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5:47
【摘要】: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们雕刻在墓室、祠堂、石阙上的具有鲜明主题的装饰壁画,其中包含的内容题材相当丰富,涉及到了汉代民生的方方面面,不仅自身具有文物价值,其中所刻画的内容也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汉代的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等许多方面的宝贵史证。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全面,对于以乐舞百戏为刻画内容的画像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个区域的关注上,因此相对缺少全面综合的审视。 利用已有的区域性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的搜集到各地区的画像石拓片或照片,在做好对其存在背景和形式特征之分析工作的前提下,找出各区域各自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应该有利于补充些许汉画像石以及乐舞百戏的研究空白。 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对乐舞百戏题材的汉画像石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分类及归纳总结;其二,在做好了资料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并进的研究思路,将掌握的乐舞百戏汉画像石按区域分布进行分类研究;最后,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区域间的汉画像石之特点、异同等进行比较和总结。虽然依然运用的是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但由于资料来源主要依据出土文物,大部分的工作精力放在了找图、读图和解图上,查证的文字资料居次要位置,所以文章的讨论重心还是落在了汉画像石的形式与内容上,而并非着重审视乐舞百戏这一艺术形式。 汉代艺术活动及娱乐文化的繁荣景象已经很生动地反映在了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像中,对研究汉代乐器、舞蹈、百戏等各种艺术形式均有很宝贵的参考价值。有许多国内外研究中国文化及汉代画像的学者都进行过这一方面的研究,历经多年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若要探讨中国汉代的文化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并且将乐舞百戏汉画像石的价值放进整个汉代文化史中去审视以得到较准确的定位,那么还是要针对乐舞百戏汉画像石的本体进行研究。 文章最后针对几个问题提出了思考并试图解决:几个画像石集中的区域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画像石这种媒介的时空特质是否会对其创作和接受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画像石中所描绘的情景和场面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真正面貌?画像石中的形象在被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的?并且肯定了画像石两个独特的价值:汉画像石可以保持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作为对外宣传的媒介及名片;汉画像石具有其独有的时代象征和美学精神,有利于现代社会审美共性的建构,有利于中华民族文明与品格的弘扬。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4;J809.2
【图文】:

济宁师专,汉画像石,东汉时期,画面构图


二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杂变,总名百戏。”对如此众多形制的文艺演出表演进行归纳整理,再联系画像石中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叙述,是一件比较繁琐的工作。第一节 构图特征与雕刻技法一、构图特征苏鲁豫皖区域的汉画像石构图大多呈“密集型”布局①,即画像石画面被分割为多个间,或左右分格,或上下分层,每个空间具有单独的画面主题,构图繁琐细致,画面内容动。而在这一地区的画像石中,不同时期画像石的构图也略有不同。在东汉之前的画像石图相对较为简单,画像石多为长方形,左右分格为三部分,每格刻画一个独立的图像。如宁师专 16 号墓乐舞图画像石,画面分为三格:左起第一格中两人曲肘甩袖,双臂作鸟飞膝跨步,缭绕飞舞;中间一格中两人双手举桴,击鼓为舞,画面正中立有建鼓;最右一格个四角花纹(图 2-1)。

江苏徐州,画像石,阴线


丰富浅雕三大类阴线刻是在用线条来表现出用阴线线条勾勒浮雕是把画石头的横截面,刻的线条来刻画减地浅雕又称减地阳刻,是在打磨光平的图 2-2 江苏徐州韩山“邀看比武图”画像石图 2-3 山东邹城画像石人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2 巫鸿,李军 ,郑岩;礼仪中的美术[J];读书;2005年10期

3 李爱真,刘振;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年11期

5 刘太祥;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2年03期

6 吴金宝;;汉代画像石中的戏曲元素[J];戏曲艺术;2007年02期

7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博;豫鲁苏皖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3 贾玉洁;山东汉画像石构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秦彦静;山东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贾娟;乐舞百戏图像解析[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罗亚琳;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代璐;巴蜀地区汉晋石墓阙雕刻题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春艳;汉画像石与希腊瓶画形态特征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立伟;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9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29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