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画像石拓片线描图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7-13 19:55
【摘要】: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复制图案并反映生活状态的良好载体。拓片记录了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建筑等方面的素材,拓片的使用,对现代考古和保留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画像石拓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些不易保存的拓片就因为天气气候和存储环境以及存储方式等因素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让画像石拓片以其他形式展现它的魅力与价值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画像石作品由于时间较长,会有腐蚀和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者是自然的破坏迹象。所以拓片在捶拓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对拓片来说为干扰的东西,使制成的拓片作品存在很大的噪声,并且在拓片制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是制作拓片所使用的工具的不同以及后期的捶拓和使用墨水等原因,也会形成噪声。因此,在处理得到线描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拓片中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得到均匀流畅的,无噪声的线描图。所谓线描图,就是得到的拓片作品上的文字或图案等类似于用铅笔勾勒出来的清晰的流畅的边框图案。本文通过对汉画像石拓片的研究,分析了汉画像石拓片中存在的噪声的特点,噪声一般分为细小的颗粒状的噪声、面积较大的噪声、没有形成闭合区域的或者是和图像中线条连在一起的噪声。首先利用选择性孔洞填充算法将细小的颗粒状的噪声填充掉,对于不满足选择性孔洞填充条件的其他类型的噪声,再应用弧线逼近法将其完善,并使用MATLAB工具,最终得到流畅的清晰的拓片的线描图。拓片的线描图,有效的还原了画像石作品的历史美感,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还原他们的历史美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9.4
【图文】:

画像石,汉画像石,图案,内容


2.1.2 画像石及画像石拓片像石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绚丽多彩的历史瑰宝,是现代人研化的敲门砖,所谓画像石,就是古代(以汉代居多)匠人在墓室,碑帖等器物用以记载和描绘的图案和文字而留下的艺术品。在中国很多地区都分布有画主要分布有以下四个区域[24-25],一是在河南的南阳等地区,二则是山东、江苏地,三是四川的某些地区,四则是陕北、晋西北区。此外河南的新密、永城,台,浙江杭州,陕西悹县等地都分布有画像石。在现在已发现挖掘的画像石中的画像石居多,其数量之多,远远胜于其他时代的画像石,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像石为主。下图 2-1 则为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收藏的画像石:

汉画像石,拓片,图像,神农


图 3-1 名为《灌溉》的汉画像石拓片图像 3-2 二值化之后的汉画像石拓片图像(2)对《神农》图像的二值化处理。下图 3-3 是名为《神农》的汉画像石拓幅拓片来源于太阳神炎帝的神话故事,图像中人物的神态以及动作反映了当时已生产工具,不再只是靠渔猎来生产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周易·第八》[34]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取诸益。”图 3-4 便是对《神农》图像的二值化处理结果:

神农,汉画像石,拓片


图 3-1 名为《灌溉》的汉画像石拓片图像 3-2 二值化之后的汉画像石拓片图像(2)对《神农》图像的二值化处理。下图 3-3 是名为《神农》的汉画像石拓幅拓片来源于太阳神炎帝的神话故事,图像中人物的神态以及动作反映了当时已生产工具,不再只是靠渔猎来生产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周易·第八》[34]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取诸益。”图 3-4 便是对《神农》图像的二值化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汉代鱼鸟图式画像石探讨[J];淮海文汇;2016年01期

2 郝明;;画像石中的星宿探究[J];新西部;2017年13期

3 蔡明杰;;汉代反映生产劳动纹样画像石的艺术特色[J];牡丹;2016年18期

4 海涛;;“石刻连环画”——画像石[J];阅读;2016年83期

5 胡晓瑛;;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Z1期

6 田波;;徐州画像石与全国画像石之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谢丽平;;汉代“礼”的思想对画像石艺术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关双喜;;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之宋代画像石[J];收藏家;2006年04期

9 王炜林;;陕北的汉画像石墓与画像石[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4期

10 姜伯勤;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琼;;画像石上的西王母[A];大匠之门 12[C];2016年

2 郑建芳;;对山东邹城“四面人脸”画像石刻的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文靖;;论汉代墓室画像石中三个历史题材的辟邪镇墓功用[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杨建东;;画像石的内容是表现的阴司世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朱永德;;“太尉府门”画像石略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颜道彩;高超;;滕州东汉永元十年画像石历史内涵初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化民;;安徽宿州褚兰画像石“治经讲学”题材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加军;;论山东枣庄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建东;;浩浩荡荡的车马奔向阴司[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丹;古寺“藏”龙821条[N];阜新日报;2016年

2 陈振濂;东汉《张文思画像石题记》与隶书“八分”的双钩波挑[N];杭州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郑亦工 实习生 孙蔚;画像石,赋予石头新的生命[N];山西经济日报;2015年

4 姜伯勤;我国发现的祆教画像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王俊奇;画像石上的汉代足球[N];中国档案报;2001年

6 徐小轩;画像石:汉代一绝[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婷婷;两千年前刻在陵墓里的线条,如何讲述汉代的故事?[N];中国美术报;2018年

8 潍坊市博物馆 杜晓军;潍坊市博物馆藏君车出行画像石拓本[N];中国文物报;2018年

9 徐龙国;曹操高陵出土的“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石”内容解析[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陈彬;山东枣庄桥上汉墓出土一大批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磊;淮泗画像石[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2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3 柳卓娅;出土文物与汉代乐府诗歌表演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吴佩英;陕北东汉画像石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6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提;画像石拓片线描图提取算法研究与实现[D];河南大学;2018年

2 武颖华;从画像石资料论东汉陕北农牧业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聂秀明;晋西与陕北汉画像石承传关系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彩彩;山东汉画像石所反映的饮食习俗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5 侯锐;汉代画像石建筑题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郝青松;形式的流传与意义迁移[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7 孙鹏;从南阳地区画像石看谶纬中的神话结构[D];河北大学;2009年

8 贾玉洁;山东汉画像石构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莎;汉画像石装饰元素在中国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陈安世;解读山东微山沟南村汉墓画像石丧葬图[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753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53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