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8 22:16
【摘要】: 原始彩陶艺术是人类史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几千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为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之前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马家窑文化是原始彩陶艺术最繁盛的时期,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时期,其中的半山、马厂时期也被称为半山马厂文化,当时已进入原始社会后期,蛙人纹是这一时期出土较多的彩陶纹饰之一,这一纹饰既具有像征性,又具有神秘性,正是彩陶文化末期和青铜时代将要到来时期的美学特征的体现。本文在全面分析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的基础上对蛙人纹进行较细致的分类,并勾勒出基本的发展演变图。结合半山、马厂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分析蛙人纹的产生、发展、形象内涵及艺术特征。 本文运用严谨的历史学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力求在坚实可靠的资料依据基础上进行美术学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考察过程中揣摩、理解文献材料;同时还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在对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进行细致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它的艺术源流、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征。 经过以图像谱系为基础的分析,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根据类型可分为头与四肢俱在的蛙人纹、只有头部和上肢的蛙人纹、省略头部只保留四肢的蛙人纹和折肢蛙人纹四类;根据形象可分为与蛙有关的蛙人纹、与人有关的蛙人纹、与蜥蜴有关的蛙人纹、与符号有关的蛙人纹、与圆圈纹组合的蛙人纹、与葫芦纹组合的蛙人纹、与水纹组合的蛙人纹、与点状纹饰组合的蛙人纹和与蝌蚪有关的蛙人纹9类。其产生是纹饰夸张、变形、组合的结果。早期多头与四肢俱在的样式,中期多只有头部和上肢或省略头部只保留四肢的样式,晚期多折肢纹样式,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变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由于折肢纹样式的多样性,半山马厂文化之后的蛙纹、折线纹、回纹、SP字符号等都有可能和蛙人纹有关。蛙人纹与原始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体现了生殖崇拜、祖先崇拜、日月崇拜等多种崇拜形式,可能还与原始历法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体现出了对原始文字的探索。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既具有表象性又具有表意性。构图上与器型紧密结合,讲究和谐、对称、工整,采用自由的散点透视法,线条形式丰富,色彩运用简单,总体来说具有图案性的效果。蛙人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同时也和其它原始彩陶纹饰一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6.3
【图文】:

半山,彩陶,兰州,甘肃


drawnonPaintedpetteryjarof PanshantypeinUnzhou,Gansu图2一2甘肃兰州半山彩陶壶外彩蛙人纹I’]Fig.2一 2TheW钻 enPattem drawnonPaintedpotteryjarof PanshantypeinUnZhou,Gansu图2一3甘肃兰州双肩耳罐外彩蛙人纹lslFig.2一 3TheMlarenPattern drawnonPaintedpotteryjarinUnzhou,Gansu安特生和巴尔姆格伦当时在兰州地区发现的彩陶器中有3件饰蛙人纹,现藏于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图2一1甘肃兰州半山彩陶壶外彩蛙人纹,壶高37cm,口径 17cm,底径 13cm,纹饰为黑红复彩;‘

半山,彩陶,兰州,甘肃


图24甘肃兰州土谷台半山鸟形彩陶壶外彩蛙人纹(M31)191Fig.2一4The场rarenpattemdrawnonbirdlikePaintedpotteryjarofPanshantypeinTugutai,Lanzhou,Gansu(M31)图2一5甘肃兰州土谷台半山鸟形彩陶壶外彩蛙人纹(M31)I,0-Flg.2一5TheMlarenPattemdrawnonbirdlikePaintedpotteryjarofPanshantypeinTugutai,Lanzhou,Gansu(M31)

半山,彩陶,兰州,甘肃


图24甘肃兰州土谷台半山鸟形彩陶壶外彩蛙人纹(M31)191Fig.2一4The场rarenpattemdrawnonbirdlikePaintedpotteryjarofPanshantypeinTugutai,Lanzhou,Gansu(M31)图2一5甘肃兰州土谷台半山鸟形彩陶壶外彩蛙人纹(M31)I,0-Flg.2一5TheMlarenPattemdrawnonbirdlikePaintedpotteryjarofPanshantypeinTugutai,Lanzhou,Gansu(M31)1977年秋,在土谷台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了陶器,经过甘肃省博物馆1977年n月底和1978年5月初至6月底的两次发掘,共发掘墓葬84座,其中Ml一次发掘,M55一M84为第二次发掘。121在目前的出版物中,共搜集到6件在土掘的蛙人纹彩陶器,其中发现于M31的一件半山类型鸟形彩陶壶的正面和侧面式,计为两例蛙人纹,即图2一4,2一5,壶高15.5em,口径5.sem,底径7.scm,红复彩;131图2一6,半山类型彩陶盆内彩蛙人纹,发现于M84,盆高13cm,口径2scm,纹饰为黑红复彩;l’l图2一7,半山类型彩陶盆内彩蛙人纹,发现于M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树蓉;;周培武旅游歌舞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启示[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S1期

2 罗贻畅;;英汉颜色词语的文化涵义及翻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新莲;;蚌埠市五河县方言亲属称谓词及其折射的文化内涵[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4 张维友;;谈谈词语的文化内涵[J];英语知识;1990年04期

5 王汝印;;淮阳太昊陵庙会及其文化内涵[J];治淮;1990年02期

6 裴明相;郑州商代王城的布局及其文化内涵[J];中原文物;1991年01期

7 马丽;90年代美国英语新词的构成与社会文化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骆礼刚;略论中国古代隐逸风气的文化内涵[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9 周莉;语言文化与英语词汇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10 孙艺风;幽默翻译的文化内涵[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娟;;俄文报刊标题中的文化内涵[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姚洁;;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英文)[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兴易;赵得成;柴英杰;;文化内涵与工业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文刚;;诗国长城 文化丰碑——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内涵解读[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哲;;中西色彩文化内涵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夏晓春;;设计创意是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原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于铁成;;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万依;;紫禁城文化内涵浅识举隅[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9 马玉山;;论晋阳古都的文化内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冠一;用文化内涵吸引儿童[N];吉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建中;让我们的城市多些文化内涵[N];金昌日报;2007年

3 记者 谷少传;挂点干部要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王慧琼;丰富文化内涵 多出公园精品[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张涛 周玮 程义峰;春节年年都过,有些内涵你未必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秋洋 董莉红;盲目移植大树将破坏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姜翠萍 李学兵 刘国贤;乳山:文化内涵扮靓旅游产业[N];青岛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马子雷;国家形象宣传应有文化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记者 郑家艳;加速城市建设发展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N];重庆日报;2005年

10 安三凯 孙华;挖掘文化内涵 凸显川北民居特色[N];广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丽;宋代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3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明敏;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法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涂敏华;历代都邑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艳丽;先秦两汉文学老妪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梁凤莲;文学的文化见证[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军;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与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冷赛猛;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文化陷阱[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云;功能语义场视角下的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D];湘潭大学;2006年

5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余皓扬;中法数字词汇的文化内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董虎兰;中学文言教材中汉字文化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莫乔雅;仫佬族依饭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恒;方言电影中方言元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贺佳音;现代文化办公用品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6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96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