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耀州青瓷的刻花装饰艺术
发布时间:2020-08-18 21:48
【摘要】: 耀州窑属中国六大名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耀州窑青瓷刻花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选择对耀州窑青瓷刻花装饰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宋代耀州窑的青瓷刻花装饰,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又有科学借鉴与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耀州窑的历史发展、青瓷刻花工艺以及刻花装饰纹样等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释,尤其是对青瓷刻花工艺和刻花装饰纹样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解读和深入的剖析;并且根据前人对耀州青瓷的考古发掘,进行了综合论证,力求在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艺术中,找到传统陶瓷的装饰艺术的魅力所在。结合当代意识观念为主导的艺术发展状态,把我们的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念结合起来,提出如何解决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与现代装饰艺术之间的继承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6.3
【图文】:
第一章 耀州窑发展概述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的耀州窑,是中国有史以来传统陶瓷窑场中,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品种丰富、制品精良、工艺先进的著名窑场之一。在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地理位置,位于现在西安的北方约 100 公里处,古称“同官”,现在的“铜川”。五代至清初隶属耀州,其窑址以铜川黄堡为中心,“上下沿河十里”1有“十里窑场”之冠名,还包括立地坡、上店及陈炉镇等地的陶瓷生产场所,习惯上称之为耀州窑。纵观其地理位置,“青峰四回,绿水傍泻,草木奇怪;下视居人,如在掌内”2,足以见证耀州窑当时的秀丽景色。依山傍水,更为烧制陶瓷产品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图 1.4 然后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古人对于玉石的喜爱,在传统耀州窑青仅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充分认可,而且如龙泉窑、汝窑等。后历金代,由于耀州窑地处西北,一因此而停止烧造,倒还有所创新:部分到相当水平;这个时期的月白釉更是耀层丰厚,釉面光润如凝脂,是金代仿玉饰,形成了一种敦厚质朴的风格特色。到了元代,耀州窑逐步走向衰落。利因素而停烧。虽然当时的陈炉、上店以往的生产规模和影响。
露出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崇尚。如:唐代李正封的“国色衣”,白居易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为俗,人人迷不悟”,宋代周敦颐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喜欢牡丹的社会风尚,和先民们依此作为装基础。另外,牡丹作为装饰题材,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其具有深民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牡丹的视觉审美价值及其丰富的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牡丹为寄托,作为装饰艺术的取材,以为对美好事物与生活的向往,生动、形象地表现在装饰纹样和统观念中吉祥图案的主要题材之一,它不仅在当时的耀州窑青域运用广泛,而且在绘画、刺绣、服装、家具、建筑、实用工牡丹与其它装饰纹样的组合具有各种不同并且在造型方面也更加灵活、丰富:如与“蔓卷枝条”的组合“
本文编号:2796760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6.3
【图文】:
第一章 耀州窑发展概述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的耀州窑,是中国有史以来传统陶瓷窑场中,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品种丰富、制品精良、工艺先进的著名窑场之一。在我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地理位置,位于现在西安的北方约 100 公里处,古称“同官”,现在的“铜川”。五代至清初隶属耀州,其窑址以铜川黄堡为中心,“上下沿河十里”1有“十里窑场”之冠名,还包括立地坡、上店及陈炉镇等地的陶瓷生产场所,习惯上称之为耀州窑。纵观其地理位置,“青峰四回,绿水傍泻,草木奇怪;下视居人,如在掌内”2,足以见证耀州窑当时的秀丽景色。依山傍水,更为烧制陶瓷产品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图 1.4 然后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古人对于玉石的喜爱,在传统耀州窑青仅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充分认可,而且如龙泉窑、汝窑等。后历金代,由于耀州窑地处西北,一因此而停止烧造,倒还有所创新:部分到相当水平;这个时期的月白釉更是耀层丰厚,釉面光润如凝脂,是金代仿玉饰,形成了一种敦厚质朴的风格特色。到了元代,耀州窑逐步走向衰落。利因素而停烧。虽然当时的陈炉、上店以往的生产规模和影响。
露出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崇尚。如:唐代李正封的“国色衣”,白居易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为俗,人人迷不悟”,宋代周敦颐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喜欢牡丹的社会风尚,和先民们依此作为装基础。另外,牡丹作为装饰题材,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其具有深民们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牡丹的视觉审美价值及其丰富的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牡丹为寄托,作为装饰艺术的取材,以为对美好事物与生活的向往,生动、形象地表现在装饰纹样和统观念中吉祥图案的主要题材之一,它不仅在当时的耀州窑青域运用广泛,而且在绘画、刺绣、服装、家具、建筑、实用工牡丹与其它装饰纹样的组合具有各种不同并且在造型方面也更加灵活、丰富:如与“蔓卷枝条”的组合“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国勤;;青瓷装饰与书画画面结合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娜;宋代青瓷刻划花莲纹特征的演变规律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张玉领;宋代青瓷牡丹纹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赵英;耀州瓷的传统艺术在现代日用瓷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琳琳;宋代梅瓶刻划花装饰艺术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5 米甜甜;山西民间定窑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汪博宇;宋代瓷碗刻划花装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96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9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