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楚玺的风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8 19:21
【摘要】:“印宗秦汉”长期以来被印人们尊为经典,汉印也是印学中最为基础的课程。但是在秦汉之前,先秦古玺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另一个世界的精彩。楚国是当时版图最大的诸侯国,到目前为止楚文字的出土量也是最大的。如此丰富的文字资源,为各类文字载体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印者,信也。玺印作为古时候的凭信物,是一个人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通过对玺印的研究,可以了解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民俗风情这种非官方因素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楚国是一个巫风极盛的地域,楚人善巫、好巫、崇巫,血液里都流淌着巫风的因子。这样繁盛的巫风现象,是由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传承因素共同促成的。在这种厚重的历史习俗之下,人们的生活、处事、审美必然受其深刻影响,因此,在艺术的表现中,人们通过对制造物大加人为干预,掺杂了主观造物者的思想,创造出了大量的楚式艺术。由于受楚地巫风影响,其同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绘画、文字等多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楚式的审美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楚地向来被视作蛮夷之地,这片土地集湘、淮、沅、汉等水域于一体,环境湿热,可以说是一片水韵泽国。老子《道德经》就把“水”这种外物提升到了“道”的意识境界,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种柔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来的审美意识,必然流丽多妩媚,且柔中寓刚。巫风式的感性审美,造就出了诡谲多变化的楚式艺术,最有代表性的属鼎类,楚式特有的“升鼎”,扩口、束腰、平底,附饰多龙,工艺极为精湛,与中原地区鼎类差距甚大,整体给人神秘的气息。再如漆器等工艺品,均是纤细流美的特点闻世,不仅于物,且于人,“长袖细腰舞”则是流行于整个楚地的地域性舞蹈。能充分且准确解读这些楚式艺术的工具,就是楚文字,就文字载体而言,除去简帛书,那么楚玺则是文字承载的集大成者。但是由于楚玺受印材大小、形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内容往往只有2—5个字不等,7字玺印已为罕见。内容的不连贯性以及印体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楚玺方方独立,风格迥异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个诸侯国分崩离析,但是名义上还是以周天子为中心,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或多或少互通有无。而玺印主要作为身份象征的凭信物,基于这种流通性的因素,玺印文字必然会经过精细化、通行化处理。因此,这类官印难免会抑制其风俗化的自由发挥。而散布民间的私玺,如吉语玺、箴言玺等这类成语玺印,则承载着大量的楚地民俗风情。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先秦时期楚玺的发展进行综述,对其起源进行理顺,对楚玺的判别进行归纳;其次是探究楚地崇尚巫风的习俗,巫文化的思想渗透对楚人的审美构架影响;再次,是对楚玺中具体表现的巫文化意识进行探究,以及民俗对楚玺影响的具体表现进行发掘;最后,是对楚玺的印学价值进行总结,楚玺作为后世“印从书出”说的理论依据,是印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7.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亚其;;浅析惠安巫风古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谭群;诗意阐释巫风楚韵[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适;楚玺的风俗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2 胡娉;巫风弥漫的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林贤东;商代巫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陶静;楚国巫风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5 周龙;巫风弥漫的“小屋”[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6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96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