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古代的丧葬玉
发布时间:2020-09-03 07:55
中国是一个玉文化非常发达、用玉历史非常悠久(约有一万年)的国家,用玉制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的玉器从通神的巫用神具发展为王权的标志,形成了严格的用玉等级制度。本文讨论的是玉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丧葬玉文化。 丧葬玉文化从中国大汶口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期,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商时期;发展时期,从西周到战国;高峰时期,汉代。其中汉代可再细分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和东汉。丧葬玉在这些时期都有类型和器形的变化。汉朝是丧葬玉的高峰时期,齐集了玉t\0、玉握、玉覆面、玉衣和玉塞等多种丧葬玉类型。东汉到魏晋时期丧葬玉制度逐渐消亡,并且后来再也没有出现。 丧葬玉类型的发展顺序大约是:新石器时期的玉t\0与玉握最先出现(其中玉t\0略早),西周早期出现玉覆面,春秋出现局部玉衣,汉朝出现完整玉衣和玉塞。汉时的玉t\0主要是蝉形,玉握主要是猪形。丧葬玉在魏晋时期便消亡。玉蝉在后世中还偶有出现,但大多作为佩饰用玉。 玉衣制度是丧葬玉中一直被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它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玉衣的形制是由玉片连缀裹满全身的完整玉衣。但很可能还存在另一种不完整的玉衣,我称为局部玉衣。它是由织物和玉片缝制组合而成的敛服。局部玉衣是完整玉衣的前身,但并没有被后者取代,而是二者共同被使用直到消亡。 丧葬玉的文化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比如玉t\0象征着食物和温饱,玉握象征着财富和权力,玉衣和玉塞象征着不朽和永生等。 丧葬玉的发展是受中国古代儒家孝文化导致的厚葬之风的影响,汉朝时还受到玄学和道教的长生不死、羽化升仙思想的影响,三国时期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消亡。丧葬玉不但为后人留下了“汉八刀”技法的玉蝉,而且还留下了金缕玉衣等许多传奇式的历史文化遗产。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876.8
【部分图文】:
但此时贵玉还与神巫有关,完整的王玉思想还没有形成。从出土玉器的数量和质量看,当时的玉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殷墟妇好墓为例,其出土的玉器就有755件之多,其中便有蝉形器(图3)。此件玉蝉不似作为丧葬用玉,在妇好墓中也没有明显的用作丧葬的玉器形制,所以该墓没有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但妇好墓的资料表明,殷商时期统治阶层己经开始大量收集和制作玉器,并视为祥瑞和财富。当时的玉器也因相对稀有而被王侯贵族所把持,成为等级阶层的标志。《逸周书·世俘解》中记载说武王伐封灭商时,封王用玉而环身自焚,“焚玉四千……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虽然没有“亿有百万”那么夸张(清代学者考证为一万四千件)①,但说明当时玉器保有量已经相当可观
玉衣片
它的效应是轰动的,除了当时的一些政治因素外,在我国考古学乃至丧葬玉研究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使后人目睹了传说中玉衣(玉匣)的完整形制(图9)。图9河北满城汉墓刘胜玉衣该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缕1100克,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玉衣。旁边放置的为九窍器。①叶寅生,《鳞施、玉匣和玉衣》,珠宝科技》,1995年第3期②(东汉)班固著,《汉书·霍光传》,“光蓖……赐金钱、增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筐,璧珠矶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③(唐)颜师古注《汉仪注》@(南朝)刘昭引《汉旧仪》
本文编号:2811167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K876.8
【部分图文】:
但此时贵玉还与神巫有关,完整的王玉思想还没有形成。从出土玉器的数量和质量看,当时的玉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殷墟妇好墓为例,其出土的玉器就有755件之多,其中便有蝉形器(图3)。此件玉蝉不似作为丧葬用玉,在妇好墓中也没有明显的用作丧葬的玉器形制,所以该墓没有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但妇好墓的资料表明,殷商时期统治阶层己经开始大量收集和制作玉器,并视为祥瑞和财富。当时的玉器也因相对稀有而被王侯贵族所把持,成为等级阶层的标志。《逸周书·世俘解》中记载说武王伐封灭商时,封王用玉而环身自焚,“焚玉四千……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虽然没有“亿有百万”那么夸张(清代学者考证为一万四千件)①,但说明当时玉器保有量已经相当可观
玉衣片
它的效应是轰动的,除了当时的一些政治因素外,在我国考古学乃至丧葬玉研究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使后人目睹了传说中玉衣(玉匣)的完整形制(图9)。图9河北满城汉墓刘胜玉衣该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缕1100克,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玉衣。旁边放置的为九窍器。①叶寅生,《鳞施、玉匣和玉衣》,珠宝科技》,1995年第3期②(东汉)班固著,《汉书·霍光传》,“光蓖……赐金钱、增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筐,璧珠矶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③(唐)颜师古注《汉仪注》@(南朝)刘昭引《汉旧仪》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芬芬;刘瑜;;试论葬玉中玉覆面形制的发展[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2 张娜;;汉语玉石及玉器的命名义探求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文嘉;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肖婷;魏晋南北朝玉文化及诗歌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1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1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