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契丹—辽陶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27 10:49
陶瓷器是契丹-辽时期东北地区常见的遗存。目前学界对辽代瓷器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陶器,仅有少量文章选取部分器形或时段进行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的整理,使之成为辽陶瓷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系统整理了已发表的考古出土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契丹-辽陶器的类型特征、分期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前言部分对契丹、辽的历史进行简要介绍,界定本文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 第一章介绍契丹-辽陶器考古发现情况和研究简况。 第二章的陶器类型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文中对二十种实用陶器、十六种模型明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类型学分析,确立了主要器形的编年。 结合契丹-辽墓分期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第三章中将契丹-辽陶器分为四期:第一期是早期契丹时期,这是陶器的初创期;第二期为辽代早期,是陶器的初步发展期;第三期为辽代中期,是陶器的蓬勃发展期,也是变化最为突出的时期;第四期为辽代晚期,是陶器的衰落期。本文也结合历史文献对陶器变化的原因加以分析。 第四章是围绕契丹-辽陶器展开的相关问题研究。一是陶器的生产工艺。从陶器的陶质、制法、装饰等方面总结陶器的制作工艺,此外结合辽代窑址的调查情况初步总结陶器的烧成工艺。二是对陶器体现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陶器蕴含了契丹、汉、奚、梲棬-女真四种文化因素。三是结合文献、壁画、科学检测对主要器物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契丹-辽陶器包涵饮食用具、陈设用具、文房用具、生产用具、丧葬实用具、模型明器等六大种类。 最后为结语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876.3
【部分图文】: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型可分为两个亚型:Ba 型,盘口较浅,Bb 盘口较深。Ba 型,共 6 件。底部多内凹,仅木头营子 M2 为平底。在装饰上多在肩颈部饰凸弦纹,腹部瓜棱状,近底部饰细密的篦纹。耶律羽之墓通体施黑色陶衣,磨光。五间房墓壶外壁砑光发黑。Bb 型,共 7 件。白塔村 M3 及水泉沟墓平底微内凹,其余底部皆内凹。在装饰上,多在肩部饰弦纹,下腹部饰篦纹,个别器物底部带有刻划符号。A 型 B 型 C 型Aa 型 Ab 型 Ba 型 Bb 型
第二章 契丹-辽陶器的类型饰宽约 3 厘米的篦纹带一周,底部有刻划符号。彰武城:唇部饰凹弦口颈部各饰一圈篦点凸弦纹,颈肩相接处饰篦纹一周,其下至胫部饰纹,鳞片交接处饰乳钉纹,胫部至底饰篦纹。D 型,筒形腹,共 1 件。喇叭口,束颈,广肩,鼓腹,下腹斜收肩部有被工具修整的痕迹。A 型 B 型 C 型 Aa 型 Ab 型 Ac 型
共 2 件。属辽早期。均为溜肩,下腹斜收,底部微内在装饰上下腹部均饰篦纹,代钦塔拉 M3 颈部及肩颈相接巴彦库仁 M1:1 肩颈部横向磨光,颈部及肩部共饰三周锯CⅢ,共 2 件,属辽晚期。均为圆肩,平底。在装饰上肩部以下均饰篦纹,在装饰上,白塔村 M1 在颈中由 CⅠ到 CⅢ可以看出,C 型壶肩部由溜肩向圆肩转变,底,直至辽晚期彻底变为平底。D 型 共 3 件。皆为短束颈,溜肩,腹部略长,体态较粗。在装饰上,除沈阳窝堡墓征集陶壶外,其余腹部均饰纹饰E 型 共 2 件。均为大敞口,圆唇,粗束颈,圆肩,长鼓腹老英山墓腹下部有一道擦痕。泰来平阳镇肩腹相接处有明除此之外,另有三件器物形态较为特殊,一一列举如下:
本文编号:2827771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876.3
【部分图文】: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型可分为两个亚型:Ba 型,盘口较浅,Bb 盘口较深。Ba 型,共 6 件。底部多内凹,仅木头营子 M2 为平底。在装饰上多在肩颈部饰凸弦纹,腹部瓜棱状,近底部饰细密的篦纹。耶律羽之墓通体施黑色陶衣,磨光。五间房墓壶外壁砑光发黑。Bb 型,共 7 件。白塔村 M3 及水泉沟墓平底微内凹,其余底部皆内凹。在装饰上,多在肩部饰弦纹,下腹部饰篦纹,个别器物底部带有刻划符号。A 型 B 型 C 型Aa 型 Ab 型 Ba 型 Bb 型
第二章 契丹-辽陶器的类型饰宽约 3 厘米的篦纹带一周,底部有刻划符号。彰武城:唇部饰凹弦口颈部各饰一圈篦点凸弦纹,颈肩相接处饰篦纹一周,其下至胫部饰纹,鳞片交接处饰乳钉纹,胫部至底饰篦纹。D 型,筒形腹,共 1 件。喇叭口,束颈,广肩,鼓腹,下腹斜收肩部有被工具修整的痕迹。A 型 B 型 C 型 Aa 型 Ab 型 Ac 型
共 2 件。属辽早期。均为溜肩,下腹斜收,底部微内在装饰上下腹部均饰篦纹,代钦塔拉 M3 颈部及肩颈相接巴彦库仁 M1:1 肩颈部横向磨光,颈部及肩部共饰三周锯CⅢ,共 2 件,属辽晚期。均为圆肩,平底。在装饰上肩部以下均饰篦纹,在装饰上,白塔村 M1 在颈中由 CⅠ到 CⅢ可以看出,C 型壶肩部由溜肩向圆肩转变,底,直至辽晚期彻底变为平底。D 型 共 3 件。皆为短束颈,溜肩,腹部略长,体态较粗。在装饰上,除沈阳窝堡墓征集陶壶外,其余腹部均饰纹饰E 型 共 2 件。均为大敞口,圆唇,粗束颈,圆肩,长鼓腹老英山墓腹下部有一道擦痕。泰来平阳镇肩腹相接处有明除此之外,另有三件器物形态较为特殊,一一列举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梁;;梲棬陶器的分区、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2 杨晶;辽墓初探[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3 张少青;辽宁康平发现的契丹、辽墓概述[J];北方文物;1988年04期
4 韩光辉;辽代中国北方人口的迁移及其社会影响[J];北方文物;1989年02期
5 尚晓波;辽宁省朝阳市发现辽代龚■墓[J];北方文物;1989年04期
6 阎景全;;黑龙江省阿城市双城村金墓群出土文物整理报告[J];北方文物;1990年02期
7 辛建,崔福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三合砖厂辽代砖室墓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1991年02期
8 云瑶 ,日平;黑龙江省大庆市沙家窑发现的辽代墓葬[J];北方文物;1991年02期
9 ;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J];北方文物;1995年02期
10 孟古托力;辽代人口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2827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2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