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战国秦汉货币文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6:32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货币是记录文字的有效载体之一。货币作为记载文字的载体,相对于其他载体如贝壳、丝帛等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有其材质上的不同,也是因为其功效的特殊。货币作为在流通中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其上的文字也标志了它的特殊身份。关于钱币文字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相关人士的注意,清代就有专著论述。战国秦汉货币文字是个丰富的体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体系。随着新的出土材料的证实,很多铭文的释读都经受着实践的检验。很多专家学者为此写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来论述这些货币上的文字,有修正有创新。货币文字的复杂性使得对它的释读有相当的难度,在与《说文解字》这类对古文字的释读专著相对照时,并不会完全一致。古代汉字经过现代汉字的简化,已经失去了最初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构字方式能识别的原貌。对战国秦汉的货币文字进行研究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本文对战国秦汉货币文字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中国钱币文字资料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意见分歧。本文重在疏理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归纳前贤时彦的理论认识,以展示钱币文字的整体面貌,有些地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对战国时代龟贝和布币上的文字进行释读和考析。战国时代龟贝上的文字主要是指当时楚国境内流通的货币上记载的文字。南方楚国的文化和中原各国的文化大不相同,通过货币上的文字也能窥豹一斑。布币的文字经历了空首布、平首布、圆足布、方足布这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货币代表着不同的文字载体,但其上的文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载体的变化必然带来文字形体和释读的不同方式。 二是对战国时代刀币家族的文字释读。刀币是个很大的家族,主要在齐、燕这两个国家使用。其中齐国的大刀币上的铭文的释读,众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谁最接近历史的真相还需要探讨。齐、燕两国都通行带有“明”字的大刀,同时对周边国家的铸币文字也有影响,但是它们并不是相同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文字的演化发展。 三是对圜钱文字的考证。圜钱是最终通行中国历史的货币形式,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圜形方孔的钱币上注明文字,标示其价值和通行的年代区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首先使用圜钱的国家是战国时代的齐、燕和秦,最终由秦朝统一全国,把圜钱定为统一的文字载体。经历汉代圜钱,把货币文字定为五铢,其文字有了明显的定型,但是其中仍然能看出构字的差别和文字形体的不同。 四是分别对货币四大家族上的文字艺术进行了探讨。古钱币的价值不仅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书法以钱币为载体,记载了历史的沿革,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如东周布币、战国刀币到秦统一后的圆形方孔钱,无一不是既设计钱币外形,又考虑到钱文的布局,使钱文和钱币形神兼备,推陈出新。本节就钱币上文字的合文,钱纹的使用,文字的布局,传形等书法艺术现象进行探讨。其次,以国别为界浅析一下各国钱币钱文的艺术风格。春秋战国时代,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四类形制不向的货币分别流通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域。此时,在一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不仅形制不同,同时也形成了地域风格明显的货币文字特色。如,中原三晋地区的货币文字最具特色,钱文工而不板,千变万化;燕明刀文字不拘格调,自由奔放;齐大刀文字俊秀挺拔,笔势优美,以及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上的小篆等书法艺术。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875.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战国龟贝和布币家族的文字
    第一节 楚国货币龟贝上的文字释读
    第二节 战国空首布文字考
    第三节 战国平首布文字辨析
    第四节 战国圆足布文字辨析
    第五节 战国方足布文字考证
第二章 战国刀币家族的文字研究
    第一节 齐国的大刀文字研究
    第二节 燕国的明刀文字考析
    第三节 战国的明刀发展文字考略
    第四节 齐国的明刀文字考略
    第五节 战国诸国的刀币影响关系
第三章 圜钱家族文字考证
    第一节 齐国岡化圜钱文字考
    第二节 燕、秦国圜钱文字考
    第三节 秦半两钱考略
    第四节 两汉钱文考略之一——荚钱
    第五节 两汉钱文考释之二——五铢钱
第四章 钱币上的文字艺术
    第一节 贝币与刀币上的文字艺术
    第二节 布币上的文字艺术
    第三节 圜钱上的文字艺术
第五章 钱文风格的多样性
    第一节 三晋钱文的风格
    第二节 燕国钱文的风格
    第三节 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书法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丽君;秦汉篆体文字装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玄安;篆刻文字名实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泽;中国古钱币书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3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33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