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屏风山贝丘遗址猪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7:31
霞浦县屏风山遗址是2016年福建博物院与霞浦县博物馆合作发掘的贝丘遗址,其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出土有陶器、石器、动物遗骸等遗存,为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屏风山遗址出土 4例猪骨进行的骨胶原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作为对比,我们还对在屏风山遗址附近海域采集的现代海生动植物标本进行了 C、N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试与分析,包括牡蛎(Lepidosaphessp.)、滩栖螺(Batillaria zonalis)、螃蟹(Portunus sp.)、弹涂鱼(Periophthalmidae sp.)及海藻(Enteromorpha sp.)等。考虑到4例猪骨分属不同部位,为考察哺乳动物体内各部位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于整个个体的代表性问题,我们选取了来自一头现代猪骨个体的不同部位骨样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国内已发表的关于家猪及野生动物稳定同位素数据,与屏风山遗址猪骨数据对比,从而分析4例猪骨属性,揭示当地家畜饲养方式及程度,并初步探讨当地史前人类的生计形态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屏风山贝丘遗址出土 4例猪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区间分别为-20.6‰~-12.2‰和4.9‰~10‰,可以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1例(PFS01),其δ13C=-12.2‰,δ15N=4.9‰,显示该猪生前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物来源;第二组包括 2 例,为 PFS02(δ13C=-14.6‰,δ15N=8.3‰)和 PFS03(δ13C=-15.7‰,δ15N=10‰)。这2例猪骨显示杂食性饮食特征,较高的营养级别表明生前摄入较多海洋资源,但并不排除饮食结构中包括C4及少量C3类植物;第三组1例(PFS04),其δ13C=-20.6‰,δ15N=5.4‰,表明该猪生前更偏向于食用C3类植物,居中的营养级表明其肉类蛋白或许来自陆生小型食草类动物。通过与其他各遗址动物骨胶原同位素数值进行对比,发现屏风山猪骨与野生动物骨数值有明显差别,而与家畜数值较为接近,这表明这些猪的食物或多或少由人类提供,提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类的驯养。最后,本文通过资源域理论方法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并结合屏风山所在区域的古环境、生态植被及出土人工制品等信息,提出该地区生计形态可能为渔猎、农耕、采集并存的初步认识。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91;K878
【部分图文】:
图1屏风山遗址位置示意图逡逑Fig邋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Pingfengshan邋Site逡逑2.邋2遗址概及舰遗物逡逑T1和T2探方大体情况如下:T1共分5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灰黑色耕土、逡逑灰黄色土、黄褐色土、灰黑色土、棕褐色土。第5层以下为生土。第1层(0.05?0.15米)土质疏松,出土现代遗物和陶片;第2、3层(0.1?0.25米;0.05?0.55米)含沙量大,出土原始瓷片和陶片;第4、5层(0.05?0.5米;0.05?0.45米)土质从松软到较硬,均出土较多陶片以及动物骨骼,但贝壳以及红烧土块堆积多到少,炭屑由多到无,原始瓷片从少到无。而T2的第2层以下则为生土,但逡逑在T2北壁处发现三个柱洞:ZD1邋(平面直径约0.25、深0.13米)、ZD2邋(平面
图3屏风山贝丘遗址猪骨SI3C和5ISN数值散点图逡逑Fig邋3邋Scatter邋plot邋of邋6I3C邋and邋5I?N邋from邋Pingfengshan邋shell邋site邋hones逡逑由图所示,本文将屏风山遗址4例骨样根据513C和515N值的高低差异分作三逡逑组加以分析。第一组:PFS01,具有最高的5UC值(-12.2%。)和最低的515N值(4.9%0),逡逑表明该个体生前极少摄入C3类植物。海产品的大量摄入也可将513C值拉高,但逡逑较低的515N值进一步说明海生资源在其饮食结构中亦不占据主要地位,PFS01猪逡逑骨较高的513C值可能来自C4类植物的贡献。结合邓振华[47)对屏风山遗址植物遗逡逑存浮选结果,推断该猪个体生前或许以小米为主食。逡逑第二组:PFS02邋(-14.6%。,8.3%。)、PFS03邋(-15.7%。,10%。),具有居中的邋5ljC逡逑值和最高的515N值,说明C3类植物未作主要饮食贡献,考虑到猪骨生前并不会逡逑像人类有能力摄入营养级别较高的陆生动物,因此2例猪骨较高的营养级别可能逡逑因为摄入较多海生资源,如鱼类、贝类等。但也不排除(:3及(:4类植物的辅助贡逡逑
逦第六章屏风山遗址猪骨属性分析逦逡逑间跨度约从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早期[78]。逡逑管理、胡耀武等人P5]选取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5例家猪、2例狗、2例褐家鼠逡逑及3例草兔四类陆相动物骨做食性分析,揭示人类饮食对其周边动物的食性所产逡逑生的影响等问题。最后得出家猪(513C=-11.92?-6.15%。;邋515N=7.75?9.87%。)、狗逡逑(513C=-7.82?-6.61%。;邋515N=8.67?9.39%。)以及褐家鼠(5130-11.59?-9.28%。;逡逑515N=5.31?6.87%。)的513C值均倾向于C4类植物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营养级,逡逑其中家猪和狗略高于鼠。而草兔(513C=邋-19.26?-18.02%。;邋515N=4.76?4.96%0)逡逑无论在513C还是515N值均低于以上三种动物。这说明家猪、狗和鼠生前与人类逡逑生活密切,受人类食性影响较大,而草兔或许不受人类饲养,远离人类生活圈,逡逑生存于野外,因此更多体现着野生动物的食性特点。逡逑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91;K878
【部分图文】:
图1屏风山遗址位置示意图逡逑Fig邋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Pingfengshan邋Site逡逑2.邋2遗址概及舰遗物逡逑T1和T2探方大体情况如下:T1共分5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灰黑色耕土、逡逑灰黄色土、黄褐色土、灰黑色土、棕褐色土。第5层以下为生土。第1层(0.05?0.15米)土质疏松,出土现代遗物和陶片;第2、3层(0.1?0.25米;0.05?0.55米)含沙量大,出土原始瓷片和陶片;第4、5层(0.05?0.5米;0.05?0.45米)土质从松软到较硬,均出土较多陶片以及动物骨骼,但贝壳以及红烧土块堆积多到少,炭屑由多到无,原始瓷片从少到无。而T2的第2层以下则为生土,但逡逑在T2北壁处发现三个柱洞:ZD1邋(平面直径约0.25、深0.13米)、ZD2邋(平面
图3屏风山贝丘遗址猪骨SI3C和5ISN数值散点图逡逑Fig邋3邋Scatter邋plot邋of邋6I3C邋and邋5I?N邋from邋Pingfengshan邋shell邋site邋hones逡逑由图所示,本文将屏风山遗址4例骨样根据513C和515N值的高低差异分作三逡逑组加以分析。第一组:PFS01,具有最高的5UC值(-12.2%。)和最低的515N值(4.9%0),逡逑表明该个体生前极少摄入C3类植物。海产品的大量摄入也可将513C值拉高,但逡逑较低的515N值进一步说明海生资源在其饮食结构中亦不占据主要地位,PFS01猪逡逑骨较高的513C值可能来自C4类植物的贡献。结合邓振华[47)对屏风山遗址植物遗逡逑存浮选结果,推断该猪个体生前或许以小米为主食。逡逑第二组:PFS02邋(-14.6%。,8.3%。)、PFS03邋(-15.7%。,10%。),具有居中的邋5ljC逡逑值和最高的515N值,说明C3类植物未作主要饮食贡献,考虑到猪骨生前并不会逡逑像人类有能力摄入营养级别较高的陆生动物,因此2例猪骨较高的营养级别可能逡逑因为摄入较多海生资源,如鱼类、贝类等。但也不排除(:3及(:4类植物的辅助贡逡逑
逦第六章屏风山遗址猪骨属性分析逦逡逑间跨度约从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早期[78]。逡逑管理、胡耀武等人P5]选取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5例家猪、2例狗、2例褐家鼠逡逑及3例草兔四类陆相动物骨做食性分析,揭示人类饮食对其周边动物的食性所产逡逑生的影响等问题。最后得出家猪(513C=-11.92?-6.15%。;邋515N=7.75?9.87%。)、狗逡逑(513C=-7.82?-6.61%。;邋515N=8.67?9.39%。)以及褐家鼠(5130-11.59?-9.28%。;逡逑515N=5.31?6.87%。)的513C值均倾向于C4类植物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营养级,逡逑其中家猪和狗略高于鼠。而草兔(513C=邋-19.26?-18.02%。;邋515N=4.76?4.96%0)逡逑无论在513C还是515N值均低于以上三种动物。这说明家猪、狗和鼠生前与人类逡逑生活密切,受人类食性影响较大,而草兔或许不受人类饲养,远离人类生活圈,逡逑生存于野外,因此更多体现着野生动物的食性特点。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莲;赵春青;;新砦遗址出土部分动物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J];南方文物;2015年04期
2 陈相龙;罗运兵;胡耀武;朱俊英;王昌燧;;青龙泉遗址随葬猪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江汉考古;2015年05期
3 张国文;;墓葬所体现社会等级分化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J];南方文物;2015年03期
4 张国文;蒋乐平;胡耀武;司艺;吕鹏;宋国定;王昌燧;Michael P.Richard;郭怡;;浙江塔山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华夏考古;2015年02期
5 王青;任天龙;李慧冬;聂政;于成龙;李贝;王忠保;;青岛丁字湾-鳌山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的人地关系演变:以遗址资源域调查和分析为中心[J];第四纪研究;2014年01期
6 王芬;宋艳波;李宝硕;樊榕;靳桂云;苑世领;;北阡遗址人和动物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2期
7 蔡大伟;孙洋;;中国家养动物起源的古DNA研究进展[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2期
8 凌雪;陈曦;王建新;陈靓;马健;任萌;习通源;;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J];人类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张全超;汤卓炜;王立新;段天t
本文编号:2833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3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