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商代后期关中西部考古学文化的再审视—先周历史的考古学观察

发布时间:2020-12-08 06:50
  本文通过对目前所发现的商代后期关中西部地区考古学文化进行审视,进而观察先周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章主要对先周文化的概念,相关考古学发现以及相关学术史进行简要梳理,以之作为研究基础,同时提出笔者对于先周文化与先周历史研究的一些看法与构想。第二章明确了关中西部地区先周时期的空间与时间范围,结合先周文化发展所引起的区域内考古学文化格局发展和变动,建立了以先周文化为本位的先周时期历史分期。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本文第三章从居址、墓葬、制陶、工具等方面对刘家——碾子坡与郑家坡——孙家两系列考古学文化面貌与习俗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区域内先周晚期所展现的整体文化面貌进行探讨。在此之上,以区域内早期所偏重的地方性特征与晚期到商周之际所偏重的先周文化整体性特征进行讨论与比较。其中刘家——碾子坡系“戎狄”文化与郑家坡——孙家系“本土”文化的对抗是先周文化在发展中所处的区域背景;先周晚期到商周之际区域内所表现出的文化因素影响和新的聚落、墓葬的使用是先周文化崛起并控制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在考古学文化上的表现,这样的格局面貌与文化因素和西周早期紧密相连,因此可以确认属先周文化无疑。鉴于区域内早晚两时期所表现出的宏观面貌不...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关于“先周文化”的定义
    1.2 相关考古学发现
    1.3 相关研究学术史
    1.4 对于本文研究的几点看法
第二章 关中西部地区先周时期的空间与时间划分
    2.1 关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与考古学文化
    2.2 关中西部地区先周时期的历史阶段划分
    2.3 关于商末周初
第三章 区域内文化地方特征与先周晚期文化特征
    3.1 刘家——碾子坡系
    3.2 郑家坡——孙家系
    3.3 由文化特征而展现出的区域社会背景
    3.4 先周晚期关中西部地区相关面貌
    3.5 先周早中期地区性与晚期整体性中的区域文化比较
第四章 区域背景下先周文化发展历程的观察
    4.1 关于周人的迁徙
    4.2 周原地区先周中期的考古学文化变动与先周文化的变革发展
    4.3 定居周原前的先周文化猜想
    4.4 先周文化的区域内政治关系
    4.5 先周文化的发展过程总结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戎狄之间”的先周文化探索[J]. 张鹏.  文化学刊. 2017(10)
[2]碾子坡、北吕、西村墓地试析——先周、西周时期墓葬材料所反映之社会稳定性的探讨[J]. 张德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10)
[3]石鼓山墓地考古学文化研究之一——关中地区的竖穴壁龛墓[J]. 胡嘉麟.  西部考古. 2017(03)
[4]周人农耕传统与周族史诗的生成——以后稷神话为中心[J]. 林甸甸.  文艺研究. 2016(08)
[5]宝鸡石鼓山西周墓的发现和高领袋足鬲的年代[J]. 西江清高,路国权,近藤晴香.  西部考古. 2016(01)
[6]石鼓山墓地M3及西周早期壁龛墓渊源及族属探析[J]. 张海滨,解华顶.  中原文物. 2016(02)
[7]宝鸡石鼓山三号墓研究[J]. 曹斌.  考古与文物. 2016(02)
[8]试论先周时期周族武备思想——基于泾渭流域周族与西戎诸族的关系考证[J]. 梁燕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9]陕西彬县商周时期遗址考古调查[J]. 刘斌,王振,豆海锋,向金辉,李宇飞,侯富任,穆琼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6(03)
[10]石鼓山商周墓地M4再识[J]. 丁岩,王占奎.  文物. 2016(01)

博士论文
[1]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 宋江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硕士论文
[1]寺洼文化分期及有关问题研究[D]. 孟琦.吉林大学 2016
[2]论泾水上游的周文化[D]. 马林伟.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枣树沟脑遗址先周时期陶器制作工艺观察与研究[D]. 王艳朋.西北大学 2012
[4]淳化枣树沟脑先周时期遗存分析[D]. 韩辉.西北大学 2007
[5]试论老牛坡商代文化遗址[D]. 孔蜀筠.吉林大学 2006
[6]试论寺洼文化[D]. 宋江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2904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04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