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9:29
  淮河流域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尤其是受到自然环境变迁影响严重的江淮东部地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考古工作开展得比较少,相应的研究也远远不够。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博物院在江淮东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为该区域的综合研究积累了大量新材料。同时相邻的海岱地区以及太湖地区的考古研究工作愈加充实,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越来越成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江淮东部地区史前遗存进行详尽分析,确立江淮东部史前文化性质及年代发展序列,进而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由考古遗存所揭示的江淮东部地区的史前社会。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前言。主要介绍文章写作的原因,以及写作的思路,同时对文章的时空框架作简要说明。二、第一章:江淮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主要从地理地貌及成因、自然环境与气候、海岸线变迁等几个方面,借助于地理环境等自然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介绍。三、第二章:江淮东部史前考古工作与研究历程。主要介绍江淮东部地区史前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内相应开展的考古研究工作。四、第三章:江淮东部...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研究


江淮东部地区空间位置示意图

示意图,江淮,坳陷带,示意图


(采自t龙鱿庄一新石界时代遗址发扭报告》图一)江淮平原是燕山运动以来长期和缓沉陷的苏北坳陷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陷中。第四纪最后一次海侵时,曾变成浅水湾。坳陷带的西缘,受到西侧低缓隆升的影响,逐渐露出海面形成陆地,只有一些残留的洼地积水成湖。在平原的成陆过程中,东部的里下河平原在长江、淮河的合力冲积下,搬运的

分布图,淮河,长江下游,分布图


图1.4淮河、长江下游全新世沉积相分布图(采自蔡华伟等《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留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气候的突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兴衰。江淮东部地区地淮河下游,秦岭一淮河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气候特征,冬干冷,夏湿热;且降水丰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现在的统计为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葬人口状况分析[J]. 夏寒.  江汉考古. 2006(02)
[2]人地关系简论——以环太湖史前的食物结构变化为例[J]. 贾学德,郑建明.  农业考古. 2006(01)
[3]史前至商周时期的人头崇拜及其相关问题[J]. 金汉波.  民俗研究. 2005(04)
[4]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命名与青墩文化的内涵[J]. 王其银.  东南文化. 2005(05)
[5]从青莲岗文化的命名谈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相互关系[J]. 张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江苏青敦史前墓葬研究[J]. 夏寒.  南方文物. 2005(01)
[7]史前墓地研究述评[J]. 王芬.  东南文化. 2004(05)
[8]海安青墩遗存再分析——江淮东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之一[J]. 燕生东.  东南文化. 2004(04)
[9]江苏阜宁县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J]. 朱国平,梁建民,赵永正,田雅儒.  考古. 2004(06)
[10]龙虬庄遗址墓葬统计学分析尝试[J]. 王奇志.  东南文化. 2003(01)

博士论文
[1]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 王芬.山东大学 2006
[2]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D]. 王建华.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5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05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