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16:04
  论文以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为研究对象,将其墓葬特征与周边诸侯国墓葬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该墓的墓葬形制与埋葬习俗。通过对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阶梯墓道、壁龛及随葬青铜礼器地分析,确定了306号墓的墓葬形制属于非越国墓葬形制,306号墓的葬俗与越国葬俗不完全相同。进而从形制、纹饰等方面入手,对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进行分析,确定了该墓中各类陪葬品的主要文化特征。最后结合文化因素分析法对306号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306号墓的文化属性及国属问题进行了讨论。论文主要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整理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相关研究资料,提出306号墓国属问题仍存在争论,明确了论文研究方向,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将绍兴306号墓墓葬特征与周边诸侯国墓葬特征进行对比,表明306号墓中所设阶梯墓道及壁龛为楚国墓葬形制而非越国墓葬形制,进一步对绍兴306号墓出土随葬品中包含大量青铜礼器而没有仿铜陶礼器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绍兴306号墓葬俗与越国葬俗不完全相同。第三章,从形制、纹饰等方面,对绍兴306号墓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研究


M306平剖面图

淅川,寿县,舒城,河口


汤鼎(M306:采 3):有盖,小口,短直颈,圆肩,肩上两环形立耳,球腹,平底,三象首形足。器盖作平顶覆盘形,盖中心有双头蟠螭钮,周围有三个凤形立钮,盖面饰蟠螭纹。器腹中部饰以横向蟠螭纹为间隔的圆涡纹一周,涡纹上部饰蟠螭纹和绹纹各一周,绹纹上部饰倒三角蝉纹一周;涡纹下部饰蟠螭纹两周,蟠螭纹下饰三角云纹一周。器盖内与肩部有相同铭纹五行四十四字:唯正月吉日初庚,徐貝肴阝尹 自作汤鼎……永保用之。小口鼎在徐舒及楚地都有发现,尤以徐舒地区出现最早,如春秋早期的舒城河口汤鼎(图 3.1:4)。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楚地开始流行汤鼎,且出土数量最多,如淅川下寺M1、M2、M3,寿县蔡侯 6 号墓和曾侯乙墓出土的小口鼎(图 3.1:2-3),高崇文先生将此类鼎划分为楚式鼎E型I式①M306:采 3 与九女墩M3:62。舒地早期汤鼎多小且朴素,春秋中后期汤鼎多大且精美,尤以M306 汤鼎最为精致。②(无图)形制相同,纹饰风格一致,尤其是环形立耳的设置和器盖的双头蟠螭钮近乎相同。

丹徒,淅川


绍兴坡塘狮子山 306 号墓研究腹部纹饰组合与同出汤鼎相似。M306:8 与淅川下寺M2:27①(图 3.2:1)和丹徒粮山I式鼎②(图 3.2:3)形制此类鼎与楚文化CI型凸棱子母口鼎③相似,深腹,足由矮变高,主要流行于春。M306:8 和粮山I式鼎形制更接近,与淅川M2:27 相比,M306:8 和粮山I式耳均外撇、腹部变浅、三足也明显增高。从考古发现看,此类鼎是春秋晚期鼎中最为常见的。比如:丹徒北山顶春秋墓④出土的云纹鼎、夔纹鼎和甚六出土的庚儿鼎⑤,都属此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系壁龛墓葬俗文化初探[J]. 张海滨.  殷都学刊. 2017(02)
[2]石鼓山墓地M3及西周早期壁龛墓渊源及族属探析[J]. 张海滨,解华顶.  中原文物. 2016(02)
[3]牺首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 张爱冰.  考古. 2015(01)
[4]楚墓壁龛与腰坑研究[J]. 王从礼.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4(00)
[5]青铜独秀: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礼器巡礼[J]. 王厚宇,刘振永.  东方收藏. 2012(07)
[6]对绍兴地区出土战国原始瓷器的几点认识[J]. 董忠耿.  东方博物. 2011(03)
[7]浙江出土青铜器研究[J]. 俞珊瑛.  东方博物. 2010(03)
[8]越国贵族墓葬制葬俗初步研究[J]. 陈元甫.  东南文化. 2010(01)
[9]吴越贵族墓葬的甄别研究[J]. 张敏.  文物. 2010(01)
[10]绍兴306号墓出土的伎乐铜屋再探[J]. 王屹峰.  东方博物. 2009(03)

博士论文
[1]吴越玉器研究[D]. 杨秀侃.复旦大学 2011
[2]江北地区楚墓研究[D]. 王乐文.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商代至汉代牙形玉饰的考古学研究[D]. 韩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2]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玉器的影响因素[D]. 黄诗卉.吉林大学 2014
[3]从考古资料看楚、越文化关系[D]. 朱燕英.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5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75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