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的虚拟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23:46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的模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其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具有跨学科与综合性特征的研究方向。随着对文化遗产信息模型与三维可视化的研究逐渐深入,沉浸式与交互式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改变了受众感知与汲取历史信息的方式。由于可视化内容无法评估来源和引用参考文献,使得大多数信息模型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标准的档案文件为相关研究提供佐证,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逐步地建立自身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本文在文化遗产信息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虚拟修复理论,将可视化内容作为开放的数据链接与定制的领域本体,通过感知模拟、定位跟踪、三维打印、逆向建模与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的交互性研究框架,解决文化遗产多元化带来的数据异构性问题,最终建立虚拟修复的三维可视化研究方法与原则。研究首先从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史切入,对现行保护原则进行了分析,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虚拟修复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数字技术的思维模式不同于人类的思维模式,计算的过程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价值,但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这就需要在全面的文献和实证基础之上,对虚拟修复的技术思维模式进行内容判...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虚拟修复语义关系
图 3-31991 年保罗·赖利(Paul Reilly)在《迈向虚拟考古》(Towards a virtualarchaeology)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虚拟考古”(Virtual Archeology)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描述或模拟考古架构,模拟数据和信息处理根据记录实际地层的标准而形成,文中对于考古学中应用三维重建以及可视化的方法论与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当文物、建筑已经消失或保存状况很差,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和现实虚拟展示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59]1995 年西蒙·斯图达特(Simon Stoddart)发表了《考古遗址的交互式可视化系统》(INSITE: aninteractive visualisation system for archaeological sites)将虚拟可视化技术作为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用于马耳他史前遗址的重建。[60]1997 年耶鲁大学的 Pieter B.F.J. Broucke 等人在《虚拟考古学:重现古代世界》(VirtualArchaeology: Re-Creating Ancient Worlds)一文中完善了“重建”的概念,
53图 3‐5 不同国际协会对于诠释的概念解释第三节 虚拟修复的时间性虚拟修复的时间性问题最终还是“真实性”与“历史性”的问题,修复追溯到哪一个时间节点?必须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与讨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并不仅仅指被创造那一刻的年代价值,也包含了时间对于其本身所刻画出的历史价值。馆藏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伦勃朗名作《夜巡》,绘制伊始受十八个人的委托,酬金 1600 荷兰金币,这幅画原本描绘的是白天,因为长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 童茵,张彬. 中国博物馆. 2018(04)
[2]关于历史城镇和城区维护与管理的瓦莱塔原则(ICOMOS第17届全体大会2011年11月28日通过)[J]. 陆地. 建筑遗产. 2017(03)
[3]中国大木建筑遗产BIM模型的应用系统集成研究[J]. 张育南,常磊. 华中建筑. 2017(02)
[4]基于Revit的古建筑构件信息模型研究[J]. 王茹,朱旭,黄鑫. 图学学报. 2016(06)
[5]现代文物修复的思考——以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为例[J]. 詹长法,徐琪歆.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04)
[6]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历史问题——历史哲学的现象学—存在论向度[J]. 倪梁康.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1)
[7]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J]. 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 建筑遗产. 2016(01)
[8]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J]. 常青,Jiang Tianyi,Chen Chenand,Li Yingchun. 建筑遗产. 2016(01)
[9]“古锈”及其对建筑遗产的价值[J]. 陆地. 城市建筑. 2015(10)
[10]扬州乔氏东园复原设计初探[J]. 陆金霞,傅凡,张勃. 古建园林技术. 2014(02)
本文编号:2983829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虚拟修复语义关系
图 3-31991 年保罗·赖利(Paul Reilly)在《迈向虚拟考古》(Towards a virtualarchaeology)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虚拟考古”(Virtual Archeology)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描述或模拟考古架构,模拟数据和信息处理根据记录实际地层的标准而形成,文中对于考古学中应用三维重建以及可视化的方法论与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当文物、建筑已经消失或保存状况很差,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和现实虚拟展示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59]1995 年西蒙·斯图达特(Simon Stoddart)发表了《考古遗址的交互式可视化系统》(INSITE: aninteractive visualisation system for archaeological sites)将虚拟可视化技术作为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用于马耳他史前遗址的重建。[60]1997 年耶鲁大学的 Pieter B.F.J. Broucke 等人在《虚拟考古学:重现古代世界》(VirtualArchaeology: Re-Creating Ancient Worlds)一文中完善了“重建”的概念,
53图 3‐5 不同国际协会对于诠释的概念解释第三节 虚拟修复的时间性虚拟修复的时间性问题最终还是“真实性”与“历史性”的问题,修复追溯到哪一个时间节点?必须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与讨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并不仅仅指被创造那一刻的年代价值,也包含了时间对于其本身所刻画出的历史价值。馆藏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伦勃朗名作《夜巡》,绘制伊始受十八个人的委托,酬金 1600 荷兰金币,这幅画原本描绘的是白天,因为长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 童茵,张彬. 中国博物馆. 2018(04)
[2]关于历史城镇和城区维护与管理的瓦莱塔原则(ICOMOS第17届全体大会2011年11月28日通过)[J]. 陆地. 建筑遗产. 2017(03)
[3]中国大木建筑遗产BIM模型的应用系统集成研究[J]. 张育南,常磊. 华中建筑. 2017(02)
[4]基于Revit的古建筑构件信息模型研究[J]. 王茹,朱旭,黄鑫. 图学学报. 2016(06)
[5]现代文物修复的思考——以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为例[J]. 詹长法,徐琪歆.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04)
[6]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历史问题——历史哲学的现象学—存在论向度[J]. 倪梁康.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01)
[7]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J]. 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 建筑遗产. 2016(01)
[8]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J]. 常青,Jiang Tianyi,Chen Chenand,Li Yingchun. 建筑遗产. 2016(01)
[9]“古锈”及其对建筑遗产的价值[J]. 陆地. 城市建筑. 2015(10)
[10]扬州乔氏东园复原设计初探[J]. 陆金霞,傅凡,张勃. 古建园林技术. 2014(02)
本文编号:298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98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