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芜申运河环境考古与古中江流域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1-03-04 13:42
  芜申运河是在古中江河道基础上,在漫长历史时期经不断改造而形成。考古发现该流域出土了大量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器、陶器和石器等,研究认为其在器物形制等方面与安徽凌家滩遗址等新石器文化形式类型有密切传承关系,而凌家滩遗址又与北方红山文化有密切传承关系。因此,学界一般认为古中江流域是江淮地区与宁镇山地、太湖平原区在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该文通过对高淳薛城,宜兴西溪、骆驼墩等遗址地层进行环境考古研究,并将遗址地层器物与凌家滩遗址器物作比较,旨在厘清无文字记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沿古中江传播的人地关系。 

【文章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36(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芜申运河环境考古与古中江流域文化传播


芜申运河及考古遗址分布图

房屋建筑,中江,位置,宜兴


西溪遗址位于太湖以西宜兴市芳庄镇溪东行政村西村自然村,西南距宜兴市区约22 km。地理坐标31°26"447″N,119°35"815″E,海拔高度约8 m。2002—2004年,南京博物院、宜兴市文管会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二次发掘(2),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0多件,发现不同时期的墓葬共7座,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红烧土地面建筑遗迹16座和大片多层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研究表明:该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和石料来源于方圆十公里以外的低山丘陵地区,甚至还能见到南京境内北阴阳营文化和高淳境内薛城文化类型的文化因素。其中精美细腻的白陶器或许和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发现为地质学界、历史地理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胥溪河形成年代提供了考古学背景解释,说明远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还存在另一条自西往东的入海通道,太湖西部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这条水路要道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人群有过广泛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崧泽时代皖江两岸的聚落与文化[J]. 朔知.  东南文化. 2015(01)
[2]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 朱诚,吴立,李兰,郑朝贵,李中轩,马春梅,谭艳,赵泉鸿,王坤华,林留根,江章华,丁金龙,孟华平.  地理学报. 2014(09)
[3]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地层的孢粉记录研究[J]. 马春梅,田名利.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0(01)
[4]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发掘报告[J]. 林留根,田名利,徐建清,周恒明,张浩林,胡颖芳,周润垦,朱晓汀,黄建秋.  东南文化. 2009(05)
[5]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泥炭层δ13C记录的古气候变化[J]. 郑朝贵,朱诚,高华中,申洪源,马春梅.  地理科学. 2006(03)
[6]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J]. 朱诚,郑朝贵,马春梅,孙智彬,朱光耀,王慧麟,高华中,王朋岭,黄润.  科学通报. 2005(20)
[7]江苏宜兴骆驼墩、西溪遗址全新世软体动物[J]. 黄宝玉,朱祥根,蔡华伟,林留根,田名利.  海洋科学. 2005(08)
[8]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J]. 朱诚,林承坤,马春梅,武春林,张芸,杨晓轩,濮阳康京,王心源.  地理学报. 2005(04)
[9]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问题的思考[J]. 朱 诚.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2)
[10]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的环境变迁[J]. 张强,朱诚,刘春玲,姜彤.  地理学报. 2004(04)



本文编号:3063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63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