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致谭献佚札三通辑释
发布时间:2021-03-05 01:41
晚清杰出书画篆刻家赵之谦的书法作品一直受世人宝爱,流传于世的赵氏手札是研究其生平、思想、书法艺术最原始、最信实的图像资料。新见赵之谦致谭献手札三通,均未收入戴家妙整理编辑的《赵之谦集》,可知确为赵氏之佚札。参考赵之谦年谱、书画作品、友朋信札以及谭献《复堂日记》、诗文等文献,此三札之年代、主要内容皆可涣然冰释。经考证,此三通手札作于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期间,时间跨度长达16年。札文内容涉及谭献通过赵之谦索求其挚友胡澍书法作品,赵之谦请求谭献为其弟子王彦威引见孙衣言、张景祁等晚清名流,以及赵、谭二人的书籍往还、《谪麟堂遗集》等书的刊刻,对于了解二人生平、交游以及晚清文化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赵之谦致谭献手札(第二通),纸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得手书甚慰,芝翁[7]述近况亦不佳,终年依人,不如自立。闽中当无可恋者,何安居之久也?乾嘉间学人有噉饭处,道光以后无乞食处矣,有用之学,当先谋生。君以为当世自命爱才者,竟堕地时不带一片鄙吝心耶?弟去岁为部书所误,不得拣发,明年试后,当力图之,得做花面官,亦可请公等博好贤下士虚名矣。荄甫[8]处已为求书,楹帖句系弟集绎山刻石字“为著作家天不禁,除功利念世无争”,“功”字借用,弗苦相纠。月尽总当由稼孙[9]碑版大包附上,病甚草草,惟问起居吉乐。谦顿首。
札首所述“分道作俗吏”,即之谦赴官江西,谭献赴官安徽之事。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之谦抵达江西,投谒江西巡抚刘坤一,即被委分办省志局差,修《江西通志》[59];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江西通志》终于完稿[60];光绪四年(1878年)夏权鄱阳[61]。而谭献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初四日,登舟北赴礼闱……四月十三日,榜发,被放”[62],已经“三赴计谐”的谭献,“自顾渐老,稍欲以民事自试,假贷戚友”[63],纳赀捐官;八月二十六日,谭献出都,“九月南还,十月一病几殆。十一月赴官安庆”[64],在安徽等待任命,直到光绪三年七月十六日,谭献才补得实缺,“檄权歙县”[65]。故谭献比之谦早一年补缺任县令。光绪五年五月十四日谭献“奉檄署全椒县篆。”[66]据《复堂谕子书》记载:“己卯七月蒞全椒。……居官两年,殊疚心無一善也。”[67]可知在作此函的光绪六年,谭献仍署全椒县篆,故之谦在函中问谭献“皖中习尚如何?”函中所述“畴昔公之束示我赐序”,应指张鸣珂将谭献为其所作《寒松阁词序》呈之谦读阅之事。光绪五年(1879年)腊月初八[68],鸣珂曾致信谭献,云:“仲修大人如手……拙词如蒙赐削,并乞惠以弁言,明春拟授梓人,以借覆瓿,如何?”[69]可知张鸣珂曾于光绪五年请求谭献为其词集作序,检《寒松阁词》,确有谭献为鸣珂所作序文一篇[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彦威父子与《清季外交史料》[J]. 严振非. 文献. 1991(01)
硕士论文
[1]诗人董沛研究[D]. 陆小琴.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4338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赵之谦致谭献手札(第二通),纸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得手书甚慰,芝翁[7]述近况亦不佳,终年依人,不如自立。闽中当无可恋者,何安居之久也?乾嘉间学人有噉饭处,道光以后无乞食处矣,有用之学,当先谋生。君以为当世自命爱才者,竟堕地时不带一片鄙吝心耶?弟去岁为部书所误,不得拣发,明年试后,当力图之,得做花面官,亦可请公等博好贤下士虚名矣。荄甫[8]处已为求书,楹帖句系弟集绎山刻石字“为著作家天不禁,除功利念世无争”,“功”字借用,弗苦相纠。月尽总当由稼孙[9]碑版大包附上,病甚草草,惟问起居吉乐。谦顿首。
札首所述“分道作俗吏”,即之谦赴官江西,谭献赴官安徽之事。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之谦抵达江西,投谒江西巡抚刘坤一,即被委分办省志局差,修《江西通志》[59];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江西通志》终于完稿[60];光绪四年(1878年)夏权鄱阳[61]。而谭献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初四日,登舟北赴礼闱……四月十三日,榜发,被放”[62],已经“三赴计谐”的谭献,“自顾渐老,稍欲以民事自试,假贷戚友”[63],纳赀捐官;八月二十六日,谭献出都,“九月南还,十月一病几殆。十一月赴官安庆”[64],在安徽等待任命,直到光绪三年七月十六日,谭献才补得实缺,“檄权歙县”[65]。故谭献比之谦早一年补缺任县令。光绪五年五月十四日谭献“奉檄署全椒县篆。”[66]据《复堂谕子书》记载:“己卯七月蒞全椒。……居官两年,殊疚心無一善也。”[67]可知在作此函的光绪六年,谭献仍署全椒县篆,故之谦在函中问谭献“皖中习尚如何?”函中所述“畴昔公之束示我赐序”,应指张鸣珂将谭献为其所作《寒松阁词序》呈之谦读阅之事。光绪五年(1879年)腊月初八[68],鸣珂曾致信谭献,云:“仲修大人如手……拙词如蒙赐削,并乞惠以弁言,明春拟授梓人,以借覆瓿,如何?”[69]可知张鸣珂曾于光绪五年请求谭献为其词集作序,检《寒松阁词》,确有谭献为鸣珂所作序文一篇[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彦威父子与《清季外交史料》[J]. 严振非. 文献. 1991(01)
硕士论文
[1]诗人董沛研究[D]. 陆小琴.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4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6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