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干旱环境中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4-20 1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干旱环境中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遗址是指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土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建造工艺决定了土遗址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及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土遗址发育了各种病害。本文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其中包括土遗址风化机理及病害评估研究、土遗址加固材料研发、土遗址锚固灌浆加固技术研究、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规范和土遗址保护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作者单位】: 敦煌研究院;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关键词】干旱环境 土遗址 保护 关键技术 新进展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6BAK30B02)
【分类号】:K854.3
【正文快照】: 一前言土遗址是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我国的土遗址遍布祖国各地,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土遗址在各省、市和自治区均有分布(图1)。大多数土遗址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环境中,比较著名的土遗址有新疆境内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建军,王家澄,程国栋,李芳,俎瑞平;西北地区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机理的实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2 杨涛,李最雄,谌文武;PS-F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3 李最雄,王旭东,田琳;交河古城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7年03期

4 李最雄,王旭东,张志军,周铁,何帆;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5 黄克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6 苏伯民,李最雄,胡之德;PS与土遗址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7 王旭东,张鲁,李最雄,王昌丰,郦伟堂;银川西夏3号陵的现状及保护加固研究[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8 王银梅;西北干旱区土建筑遗址加固概述[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9 周双林;文物保护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要求[J];四川文物;2003年03期

10 赵海英,李最雄,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友生,何平,周成林;含盐土导热系数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4年03期

2 李小洁;林金辉;万涛;肖维兵;;一种新型土遗址加固材料的制备及加固效果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武廷海,戴吾三;“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J];城市规划;2005年02期

4 李最雄,王旭东,张志军,周铁,何帆;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5 李最雄;敦煌石窟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任务[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6 苏伯民,李最雄,胡之德;PS与土遗址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7 卢燕玲,田小龙,韩鉴卿;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8 王旭东,张鲁,李最雄,王昌丰,郦伟堂;银川西夏3号陵的现状及保护加固研究[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9 李最雄;丝绸之路石窟的岩石特征及加固[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10 袁传勋;土遗址保护材料综述[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广信;张在明;沈小克;陈雷;刘松玉;魏弋锋;陈云敏;王育人;高大钊;卞昭庆;高晓军;介玉新;;岩土工程篇[A];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C];2006年

2 王旭东;李最雄;郭青林;;干旱环境下土遗址防风化加固室内实验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用潮汽固化有机硅材料保护潮湿环境土遗址[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王旭东;;潮湿环境土遗址的防水与加固保护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钱俊龙;熊樱菲;潘小伦;;从10种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和发展[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最雄;;锚固支护在土遗址保护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新疆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景科;谌文武;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不同浓度PS滴渗夯土墙表面渗透直径的分布规律[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尚建丽;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旭荣;“中华第一井”遗址工程勘察技术与渗流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肖爱玲;西汉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董欣;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关晓惠;计算机辅助的国画:分类、鉴别与系统[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孟红;汉代社会生活与礼法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伟;北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城寨堡体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纵浩;中国画颜料老化色差值分析[D];安徽大学;2005年

7 王芳;有机高分子文物保护材料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赵云;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保护规划对策浅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

9 叶扬;《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吴海锋;中国山水画基本元素的自动分类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绪,程国栋,刘光秀,徐中民;论冰缘寒区景观生态与景观演变过程的墓本特征[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2 马巍,朱元林,马文婷,常小晓;冻结粘性土的变形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3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4 熊黑钢,刘耕年,宋长青,崔之久,孙林;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5 吴青柏,孙涛,陶兆祥,李强;恒温下含硫酸钠盐粗颗粒土盐胀特征及过程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6 周双林,原思训,郭宝发;几种常温自交联丙烯酸树脂非水分散体的制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李最雄,王旭东,张志军,周铁,何帆;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8 李最雄;PS加固土质石质文物的稳定性和强度问题[J];敦煌研究;1996年03期

9 李最雄,王旭东,田琳;交河古城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7年03期

10 屈建军,张伟民,王远萍,贺大良,,戴枫年,文子祥,王家澄;敦煌莫高窟古代生土建筑物风蚀机理与防护对策的研究[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瑾;;浅议阊阖门遗址的保护[J];文博;2011年04期

2 胡晓琴;王云峰;范敏;马振华;刘婕;;南越国宫署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材料的效果比较[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2期

3 朱明敏;;土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探讨——以西安地区为例[J];东南文化;2011年03期

4 魏国锋;张秉坚;方世强;姚政权;;“二次生石灰”的微结构及作为文物加固剂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伟锋;邵文斌;严苏梅;马生涛;孙蓉蓉;张钰;;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遗址回填保护问题初探——以秦始皇陵K0006陪葬坑为例[J];文博;2011年04期

6 王荣;李玉虎;黄四平;赵岗;王肃;;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古砖病害分析研究[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东;李最雄;郭青林;;干旱环境下土遗址防风化加固室内实验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志军;;秦兵马俑坑土遗址危块加固方法综述[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3 王志俊;;从半坡遗址的保护现状看史前土遗址的保护工作[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用潮汽固化有机硅材料保护潮湿环境土遗址[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双林;杨颖亮;杨宪伟;原思训;;潮湿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的初步筛选[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王旭东;;潮湿环境土遗址的防水与加固保护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最雄;;我国古丝绸之路土遗址保护加固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双林;于占海;付春江;周之镭;;山海关夯土长城保护棚架及相关问题[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西晨;梁宏刚;;考古发掘现场土遗址的虫害防治探索——从汉阳陵丛葬坑虫害防治谈起[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10 李克彪;;土遗址搬迁保护技术研究——南京市“江东门遗骸遗址”搬迁保护技术[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最雄邋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我国土遗址亟待抢救加固[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修兵;大量螨虫危及唐代含光门土遗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 谢志娟;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取得突破[N];甘肃日报;2009年

4 课题承担单位:敦煌研究院;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唯元;新保护技术:为土遗址“强身健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陈伟;全国首例土遗址文物保护综合监测项目在库车进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敦煌研究院 李最雄;抢救古丝路濒危土遗址[N];科技日报;2002年

8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古遗址保护前期加固与处理[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特约通讯员 庞博;秦俑坑遗址霉菌危害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西安地区几处古遗址保护工程[N];中国文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环;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加固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强;土遗址化学加固效果评价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王菲;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陶亮;土遗址展示方式的初步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4 王石斌;北方土遗址的病害成因与环境区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黄建辉;土遗址抗风化加固材料及机理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邵明申;交河故城文物本体环境与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史建尧;土遗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大学;2008年

8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白贵斌;苔藓及地衣对凉州明长城的保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戴宁;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干旱环境中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18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