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7 14:12
  红山文化是我国辽西地区非常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筒形器是红山文化具有标志性的特殊陶器器类之一。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对其进行分类、分期。并根据各期筒形器的变化规律、筒形器的用途两方面与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进行对比,发现红山文化筒形器源于器座,并伴随器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研究对象红山文化筒形器进行清晰地界定,梳理以往对红山文化筒形器相关问题的研究简史,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目的与思路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对红山文化筒形器发现,分类、分期进行系统的论述。本部分着重对红山文化出有筒形器的典型遗址进行介绍。并根据类型学将红山文化筒形器分为四类,根据地层学将其分为四期。四期筒形器的时间分别对应红山文化中期中段、中期晚段、晚期早段、晚期晚段。第三部分对红山文化器座进行介绍、对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进行描述、分类。通过研究发现在红山文化中期中段,筒形器一经发现就是比较成熟的器形,在这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中期早段的红山文化中出现的器座与之有时间和类型上演变的可能性。而黄河流域仰韶系统文化,不仅在时间上与红...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简史
        0.2.1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分期研究
            0.2.1.1 两期说
            0.2.1.2 四期说
        0.2.2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分类研究
            0.2.2.1 两类说
            0.2.2.2 三式、三型、三类说
            0.2.2.3 四型说
            0.2.2.4 五型说
        0.2.3 红山文化筒形器渊源研究
            0.2.3.1 “器物底座”说
            0.2.3.2 “深腹罐演变”说
        0.2.4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作用研究
            0.2.4.1 “陶鼓”说
            0.2.4.2 “宗教祭具”说
            0.2.4.3 “标识”说、“加固”说
            0.2.4.4 “器物底座”说
    0.3 研究理论与方法
    0.4 研究目的与思路
    0.5 创新和不足
1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发现、分期与分类
    1.1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发现
    1.2 红山文化筒形器分类及各类筒形器的分布情况
        1.2.1 A类筒形器
        1.2.2 B类筒形器
        1.2.3 C类筒形器
        1.2.4 D类筒形器
        1.2.5 红山文化各类筒形器的分布情况
    1.3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分期
        1.3.1 分期依据
        1.3.2 筒形器分期
2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来源探究
    2.1 红山文化筒形器与红山文化器座
        2.1.1 四棱山红山文化遗址
        2.1.2 红山文化西台类型
        2.1.3 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
    2.2 黄河中游仰韶系统的器座
        2.2.1 半坡文化器座
        2.2.2 西阴文化器座
            2.2.2.1 西阴文化萌芽及形成阶段的器座
            2.2.2.2 西阴文化发展阶段的器座
            2.2.2.3 西阴文化鼎盛及衰落阶段的器座
        2.2.3 半坡四期文化器座
    2.3 总结
3 红山文化筒形器与红山文化器座、仰韶系统器座的关系
    3.1 器形上的关系
    3.2 功能上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组”陶器的辨识及其意义[J]. 张星德.  考古. 2018(11)
[2]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J]. 熊增珑,樊圣英,李道新,李松海,高铁.  考古. 2017(07)
[3]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J]. 熊增珑,樊圣英,吴炎亮,李松海,辛宇,高铁.  考古. 2017(02)
[4]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J]. 马海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0)
[5]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分期和年代[J]. 王芬,栾丰实.  中原文物. 2016(04)
[6]陶筒形器——红山文化最精彩的故事[J]. 雷广臻,董婕.  理论界. 2016(08)
[7]从居址到墓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功能转变[J]. 赵宾福,白玉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8]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情境分析[J]. 许永杰.  考古与文物. 2011(01)
[9]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J]. 杨虎,林秀贞.  北方文物. 2010(03)
[10]红山文化研究[J]. 陈国庆.  华夏考古. 2008(03)



本文编号:3207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07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