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以鲁国故城遗址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11:26
  以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运营为例,分析如何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教育和游憩功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古遗址公园,如何解决建设运营资金短缺,且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等问题,最终使考古遗址公园自身形成"造血"机制,达到遗址公园经营反哺遗址保护状态。从基本定位与优惠政策,遗址公园运营模式,公共考古与公众参与,区域资源整合,文旅产业与创意产业开发,搭建平台引入社会资金等六个方面,提出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其它考古遗址公园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基础与案例背景
    (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综述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效果评估
    (三)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概况
二、困境: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的现状与问题
    (一)遗址公园建设资金来源以政府为绝对主体,缺乏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文旅融合发展不足
    (二)遗址公园科研功能有待深入,教育游憩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遗址公园考古发掘工作缺乏宣传,其教育游憩价值有待挖掘与普及,公众考古参与积极性不高
    (四)遗址公园用地现状复杂,遗址规划用地完全落实有一定难度
    (五)遗址公园建设处于政府资金的“输血”阶段,自身远未形成“造血”机制
三、出路: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基本定位,辅以优惠政策,做好遗址公园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二)遗址公园运营要采取“边建设、边开放”模式,将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位落到实处
    (三)加强遗址公园价值阐释工作,开展公共考古活动,注重公众参与
    (四)突出鲁国故城与“三孔”世界遗产等文物古迹的时空关联与文化互补,打造古城遗址群落
    (五)发挥遗址公园的社会效益,注重文旅融合产业开发,惠及城市发展与民生建设
    (六)搭建平台整合政府协会市场三方力量,引入社会资金合力建设遗址公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制约因子研究[J]. 黄万林,罗序斌.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2)
[2]城市大遗址保护利用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运营为例[J]. 马建昌,张颖.  人文杂志. 2015(01)
[3]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保护大遗址[J]. 童明康.  世界遗产. 2014(10)
[4]遗址文化的提炼与延展——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研究[J]. 唐旭,祁本林,赵勇.  华中建筑. 2014(07)
[5]《洛桑宪章》对考古遗产保护规划的启示——以曲阜鲁国故城为例[J]. 赵云,张谨.  东方考古. 2011(00)
[6]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初探——以大明宫遗址保护为例[J]. 张关心.  东南文化. 2011(01)
[7]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 单霁翔.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3257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57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