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各异的古代三彩瓷枕
发布时间:2021-06-30 17:30
<正>我国古代的三彩枕,是指从唐代至清中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其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后低温烧成,釉色呈黄、绿、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三彩枕有匣钵、支垫具、垫饼等装烧工具,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它们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特别突出的是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 2020,(1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宋金三彩婴戏图长方枕,广东省博物馆藏
1.长方形枕。此种三彩枕发现的数量最多。它们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按其釉色、装饰又可分为三组:第一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动物、人物纹。其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釉的颜色较多。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唐代,金代依旧流行。代表性藏品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三彩枕”(图1),西安市西郊小土门村唐墓出土。其高5.3、宽11.2厘米。枕为长方形,各面均饰花朵。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唐代三彩鸳鸯方枕”(图2),洛阳市北邙山前李村唐墓出土。其高6、宽12.5、长10厘米。枕面饰两只鸳鸯在莲池中嬉戏,侧面饰斑点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其高11.8厘米,面长33.5、宽15.5厘米。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云朵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第二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人物。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宋金三彩婴戏图长方枕”(图3),其高10.5、纵44、横16.6厘米。又如河南博物院藏“宋代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图4),其高11.0厘米,面长48.8、宽18.0厘米,底长47.6、宽13.9厘米。1976年河南省济源镇安寺出土。枕面右边一童坐于绣墩之上,左手按膝,右手执一提线木偶,作戏弄状;左边两童配合他的表演伴奏乐曲,前者席地坐敲镗锣,后者边吹笛边舞蹈。枕面两端绘折枝牡丹纹,周壁四侧为莲瓣纹。纹饰根据需要着黄、绿、白、黑等色彩,色彩柔和。三幼童稚趣可爱,表演伴奏配合默契,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民间流传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第三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故事;人物融入故事之中,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也有元代流行的叶形纹枕面中央绘图的形式,中心画面两边还配有花卉图案,枕壁均饰有花卉图案。代表作有首都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枕”(图5),1980年北京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其高13、长42、宽20厘米。枕面呈前低后高的坡面,中间略凹。以黄、绿、白、褐多彩装饰,画面以两骑马人物为主前后呼应,用垂柳、山石、瀑布、朵云为背景,绘“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画幅两侧饰花卉纹,枕的四壁上部饰叶形花纹,四壁均留有圆形气孔。其胎色灰白细腻,制作工艺精细。
本文编号:3258177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 2020,(1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宋金三彩婴戏图长方枕,广东省博物馆藏
1.长方形枕。此种三彩枕发现的数量最多。它们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按其釉色、装饰又可分为三组:第一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动物、人物纹。其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釉的颜色较多。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唐代,金代依旧流行。代表性藏品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三彩枕”(图1),西安市西郊小土门村唐墓出土。其高5.3、宽11.2厘米。枕为长方形,各面均饰花朵。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唐代三彩鸳鸯方枕”(图2),洛阳市北邙山前李村唐墓出土。其高6、宽12.5、长10厘米。枕面饰两只鸳鸯在莲池中嬉戏,侧面饰斑点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其高11.8厘米,面长33.5、宽15.5厘米。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云朵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第二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人物。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宋金三彩婴戏图长方枕”(图3),其高10.5、纵44、横16.6厘米。又如河南博物院藏“宋代三彩童子傀儡戏枕”(图4),其高11.0厘米,面长48.8、宽18.0厘米,底长47.6、宽13.9厘米。1976年河南省济源镇安寺出土。枕面右边一童坐于绣墩之上,左手按膝,右手执一提线木偶,作戏弄状;左边两童配合他的表演伴奏乐曲,前者席地坐敲镗锣,后者边吹笛边舞蹈。枕面两端绘折枝牡丹纹,周壁四侧为莲瓣纹。纹饰根据需要着黄、绿、白、黑等色彩,色彩柔和。三幼童稚趣可爱,表演伴奏配合默契,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民间流传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第三组长方形枕,枕面的主题装饰为故事;人物融入故事之中,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也有元代流行的叶形纹枕面中央绘图的形式,中心画面两边还配有花卉图案,枕壁均饰有花卉图案。代表作有首都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三彩‘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枕”(图5),1980年北京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其高13、长42、宽20厘米。枕面呈前低后高的坡面,中间略凹。以黄、绿、白、褐多彩装饰,画面以两骑马人物为主前后呼应,用垂柳、山石、瀑布、朵云为背景,绘“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画幅两侧饰花卉纹,枕的四壁上部饰叶形花纹,四壁均留有圆形气孔。其胎色灰白细腻,制作工艺精细。
本文编号:325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5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