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颐和园绮望轩建筑群遗址复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6:35
  绮望轩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始建于清乾隆朝,是清漪园时期后溪河畔重要景观,咸丰十年罹难后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本文首先通过档案文献的梳理,厘清了"绮望轩"、"寒香阁"、"停蔼楼"等建筑题名及其空间位置;然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手工测量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翔实测绘与调查,综合研判相关样式雷图档、清宫档案、御制诗等材料中的空间关系与尺度等信息,并参照同期园林建筑实物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的尺度权衡,对清漪园时期绮望轩建筑群遗址进行了复原研究。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颐和园绮望轩建筑群遗址复原研究


一〕绮望轩三维点云平面图楼及其配殿

万寿山,颐和园,图样,故宫博物院


颐和园绮望轩建筑群遗址复原研究085三张在图纸上贴签题名。故宫博物院藏道光朝清漪园总图中临河三间殿旁贴寒香阁签,内陆三间殿贴绮望轩签〔图五〕;国341-0413光绪朝万寿山颐和园内后山长河添修点景房间游廊等图样中仅绘制了绮望轩组群邻水一侧建筑,临河三间殿旁同样贴寒香阁签〔图六〕;国338-0197光绪朝万寿山颐和园内后山万寿买卖街铺面房等图样则在南侧三间殿旁贴寒香阁签〔图七〕,但此贴签尾部翘起,角度倾斜,有脱落后重新误贴之嫌。疑“图338-0197”中寒香阁题名签有误,因为在这几张图中,故宫博物院藏道光朝清漪园总图(参见[图五])中显示临河三间殿有周围廊,南侧三间殿为前后廊格局,而国019-0006同治十二年听鹂馆、绮望轩等平样糙底中,记录了清漪园内多栋尚未完全倾颓建筑的平面,其中绮望轩可见东西山墙与前后廊,并无周围廊(图片参见后文〔图十四〕)。现存遗址中临河三间殿建筑基址有周围廊,内陆三间殿无周围廊,目前基址可见前廊部分。综上可知,南侧三间殿应为绮望轩,临河三间殿应为寒香阁。(二)“古情”与“翠籁”现存绮望轩陈设册共28份,最早为嘉庆十二年(1807)《绮望轩等处陈设清册》,最晚为同治二年(1863)《清漪园山前山后南湖功德寺等处破坏不全陈设清册》,陈设内容随年份增加逐渐减少,因此以〔图四〕国146-0026光绪十三年颐和园西宫门内西路地盘画样中的建筑题名〔图五〕道光朝清漪园总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图六〕国341-0413光绪朝万寿山颐和园内后山长河添修点景房间游廊等图样(局部)〔图七〕国338-0197光绪朝万寿山颐和园内后山万寿买卖街铺面房等图样(局部)

颐和园绮望轩建筑群遗址复原研究


38-0197”中寒香阁题


本文编号:3344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44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