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辽宁地区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0:21
  本文是对辽宁地区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各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和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通过分别对辽宁西部的赵宝沟文化、中部下辽河平原的新乐下层文化、东南沿海和东部山地的小珠山下层文化进行陶器分期研究,得出三个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构建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分析三个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45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互动关系,然后对比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对辽宁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影响与互动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兴隆洼文化晚期向东的传播对辽宁地区的新乐下层文化、赵宝沟文化、小珠山下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周邻地区的左家山下层文化、白石村一期文化、美松里下层文化和上宅文化与辽宁地区考古学文化有过互动关系。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新乐下层文化、赵宝沟文化和小珠山下层文化进行陶器分期研究,探明各文化的文化内涵以及分布区域,得出各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第二部分,建构辽宁地区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时空框架,然后对各个文化间互动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辽宁地区西、中、东地区各个文化早中晚三个阶段的互动关系,然后对比研究辽宁地区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辽宁地区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新乐下层文化A、B型筒形罐

下层文化,新乐,纹饰,压印


述筒形罐的演变规律和陶器共存情况,可以将新乐遗址各单可以分为三组: AⅠ式斜直腹筒形罐单独出现,以 T1、A1 单位为代表。这组形罐器壁呈斜直,上腹还包含一个鼓腹罐。纹饰上,一般口通体施横压之字纹或弦纹,纹饰压印都比较规整(图 1-2)以 78F2、83〇六 F2 为代表,这些单位都有 BⅡ、BⅢ式筒形〇六 F2ZK1、83〇六 F2ZK2、80F3、80F5、80F6、80F8(见图器形上出现有 AⅡ、AⅢ、BⅠ、BⅡ、BⅢ等型式,与上述型罐、高圈足钵、斜口器一类器物。纹饰上仍以压印之字纹和字纹出现了上部饰横压竖排、下部饰竖压横排的纹饰,还有横“人”字纹,口沿纹饰有短斜线纹,短斜线组成的三角编一圈饰几条压印之字纹带。

下层文化,新乐,高台,遗址


图 1-4 新乐下层文化三组8.筒形罐(83CDF4:6、83CDF4:5、83CDF2:4、83CDF4:4、83CDF2:3、83CDF2:11、83CDF1:83CDF3:8) 9.斜口器(73F1:5)10.碗(83CDF4:19) 11.杯(83CDF4:8).2 其他遗址陶器分析其他遗址多为零散出土或者调查采集的。在康平县的王全、李修家窝堡砂场架子山、狐狸沟、四家子,法库县的佘家堡、蛇山沟,彰武县冯家镇小北沟水址,辽中县大黑北岗,内蒙古科左后旗阿仁艾勒等遗址也有新乐下层文化的分2.1 高台山遗址高台山在新民县城北 7.5 公里,由西高台、腰高台、东高台三座小山组成。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在分别 1973 年、1979-1980 年进行两次发掘①,在东高台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其相关问题[J]. 朱永刚,郑钧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兴隆洼文化的类型研究[J]. 索秀芬,李少兵.  考古. 2013(11)
[3]赵宝沟文化类型[J]. 索秀芬,李少兵,马婧.  华夏考古. 2012(01)
[4]兴隆洼文化分期与年代[J]. 索秀芬,李少兵.  文物. 2011(08)
[5]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 赵宾福,杜战伟.  文物. 2011(03)
[6]科尔沁左翼后旗阿仁艾勒遗址调查与遗存试析[J]. 吉平,朱永刚,郑钧夫.  草原文物. 2011(01)
[7]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J]. 张星德.  边疆考古研究. 2009(00)
[8]新乐遗址出土的史前木雕品研究[J]. 周阳生.  中国历史文物. 2009(04)
[9]辽东半岛南端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与周围文化的关系[J]. 刘俊勇.  东北史地. 2008(03)
[10]试论赵宝沟文化[J]. 陈国庆.  考古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D]. 杜战伟.吉林大学 2014
[2]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 王闯.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 霍东峰.吉林大学 2010
[4]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D]. 杨占风.吉林大学 2009
[5]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 索秀芬.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左家山下层文化研究[D]. 于怀石.吉林大学 2013
[2]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D]. 刘伟.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9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49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