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

发布时间:2017-05-03 11:10

  本文关键词: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的三大课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2001~2003年)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2004~2005年)都把“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作为重点课题,并取得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聚落形态研究 中华文明 文明起源 中心聚落 聚落群 考古研究 姜寨遗址 二里头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研究
【分类号】:K872
【正文快照】: 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的三大课 题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家 “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 工程预研究”(2001一2003年)和“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第一阶段(20以一2005年)都把“聚落形 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作为重点课题,,并取得 了显著的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直,胡鸿保,周燕;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J];华夏考古;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畅;;大南沟石棚山墓地的社会学考察[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2 王芬;史前墓地研究述评[J];东南文化;2004年05期

3 杨瑞霞;鲁鹏;武慧华;;河南裴李岗文化聚落空间集聚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4 唐启翠;;水与城: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综述[J];华夏考古;2012年01期

5 张凤;;秦汉时期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聚落的比较研究[J];考古;2011年01期

6 胡保华;;内蒙古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房址居住面上遗存分析[J];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02期

7 浦欣成;王竹;;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国内聚落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2年11期

8 贾腊江;赵丛苍;;聚落考古及其在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畅;;崞县窑子墓地研究[J];中原文物;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郑韬凯;从洞穴到聚落[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黄佛君;中国城市宗教空间发展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慧华;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赵汗青;关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3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汉波;吴城遗址聚落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颖;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与中原地区史前城址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庆红;闽东聚落社会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凤;新疆东黑沟遗址石筑高台、居址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刘顺;洞庭湖流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谭明;吴堡窑洞古城聚落形态的研究与保护[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10 王子孟;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期聚落形态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巍;;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进展——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2004—2005年)为中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年02期

2 ;文明起源[J];科学之友;2007年04期

3 包和平;黄士吉;;礼——中华文明起源的首要标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佐棠;神农炎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蓝;;“早期中国”再现中华文明如何起源[J];中国拍卖;2009年11期

6 陈连开;;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7 王巍;聚落形态研究与文明探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刘军;评《中华文明论》的文明起源思想[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9 陈连开;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高江涛;;陶寺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中原文物;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金声;;三晋文化的道德光辉[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任振球;;天时地利、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整体观形成的影响[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蔡建军;;中华文明的源与流——关于永州古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价值判断[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4 朱汉林;;关于《周易》产生之时空背景的思考[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广林;;从祀到礼: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玉学观察[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蔡琴;齐晔;;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与人文视角浅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蒋南华;;略论炎帝神农与中华文明[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万丽艳;;中医传承的管窥之见[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曾雄生;;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从粮食作物结构的演变看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10 金惠康;何道宽;;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华文明[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辉 杨阳 陈斯言;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桂娟 刘畅 喻菲;考古学加多学科,上千专家将追寻“五帝”[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王巍;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从原生东方到兼容并蓄[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魏晓东;“农耕”与中华文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江林昌;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另一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张红艳;菏泽文化研讨会将在我市举办[N];菏泽日报;2009年

8 陶世安;文物安全不可忽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记者 余传诗;《中华一万年》打破“中华历史五千年”的成说[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庆英;我内心深处的中华文明情结[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4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8 范方芳;中国史前用龟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何文贤;“与狼共舞”[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琳;鲁北地区周代聚落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颖;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与中原地区史前城址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年

4 刘顺;洞庭湖流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玉华;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志英;黔东南南侗地区侗族村寨聚落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庞小霞;试论新砦文化[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李捷;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初探[D];天津大学;2008年

9 曾美玲;战后美国华人经济发展的原因浅探[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桑栎;解读里海沿岸社会复杂化进程—铜石并用时代至青铜时代[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聚落形态研究与中华文明探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2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