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元代至明早期龙泉窑官样瓷器初考

发布时间:2017-05-03 04:16

  本文关键词:元代至明早期龙泉窑官样瓷器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瓷窑,以烧造青瓷为主。各时代烧制的产品都颇具特色,如北宋的淡青釉、刻划花青瓷,南宋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元代的贴花、露胎装饰青瓷,明清的刻划花青瓷等。宋以后,龙泉窑各时期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关于龙泉窑的窑场性质问题,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是龙泉窑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元代和明早期都是龙泉窑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与宫廷用瓷有一定联系,对这段时间里龙泉窑产品生产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很有意义。 就此问题,本论文分别对元代和明早期的龙泉窑窑场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元代至明早期的龙泉窑瓷器和景德镇窑瓷器进行比较,探究龙泉窑在这两个时期生产官样瓷器的情况,从而认为龙泉窑在元代可能作为官方窑场为朝廷和官府烧制过官样瓷器,而明早期的龙泉窑经过对文献和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的梳理则可以基本确认其曾经按照官样生产瓷器。本文同时用所得的结果兼论龙泉窑在元代和明早期的窑场性质。
【关键词】:元代 明早期 龙泉 景德镇 官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图表目录9-11
  • 引言11-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第一节 官窑及官样瓷器的定位14
  • 一、官窑的概念14
  • 二、官样瓷器的定位14
  • 第二节 元至明早期龙泉窑研究回顾14-18
  • 一、考古实践活动14-17
  • 二、文献及论著17-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18-20
  • 第二章 元代龙泉窑窑场形态及官样瓷器20-36
  • 第一节 元代官窑形态探究20-21
  • 第二节 元代景德镇窑官样瓷器分析21-24
  • 第三节 元代龙泉窑官样瓷器分析24-30
  • 一、祭祀用瓷24-25
  • 二、外交赏赐用瓷25-30
  • 第四节 元代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官样瓷器比较30-34
  • 第五节 关于元代龙泉窑窑场形态的讨论34-36
  • 第三章 元代龙泉窑瓷器到明早期龙泉窑瓷器的过渡36-42
  • 第一节 器型及装饰方法的过渡与改变36-39
  • 一、器型方面36-38
  • 二、装饰方法方面38-39
  • 第二节 制作工艺的过渡与改变39-42
  • 第四章 明早期龙泉窑窑场形态及官样瓷器42-78
  • 第一节 明早期龙泉窑窑场历史背景及形态42-44
  • 第二节 明早期龙泉窑官器与景德镇官窑器物比较44-63
  • 一、器型方面45-48
  • 二、纹饰方面48-56
  • 三、两窑器型与纹饰均相近的器物比较56-63
  • 第三节 明早期龙泉窑官器的官属特性63-69
  • 一、制瓷工艺63-65
  • 二、废品处理方式65-66
  • 三、中央政府派内官监督烧造66
  • 四、龙泉官器在宫廷的功用66-69
  • 第四节 明早期龙泉枫洞岩窑窑场性质的讨论69-74
  • 一、风格迥异的官窑器与民窑器69-71
  • 二、对枫洞岩出土“官”字款标本的讨论71-72
  • 三、并未完全垄断的官方烧造形式72-74
  • 第五节 明处州龙泉窑停止烧造官样瓷器的时间及原因74-78
  • 一、烧造时间74-75
  • 二、停烧原因75-78
  • 结论78-79
  • 附录一79-82
  • 附录二82-84
  • 参考文献84-88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88-89
  • 致谢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荣;;龙泉窑瓷器[J];收藏界;2002年12期

2 陈文学;梁子湖2号龙窑与龙泉窑关系初探[J];南方文物;1991年04期

3 王佐才;亦论越窑的衰落和龙泉窑的兴起[J];东南文化;1992年06期

4 曲阳;;龙泉访古[J];陶瓷研究;2009年01期

5 沈琼华;孙秋珍;;龙泉窑盛衰述略[J];东方博物;2008年02期

6 刘春燕;吕鸿;;龙泉青瓷文化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陈苹;;龙泉窑:中国古窑的一颗璀璨明珠[J];中国信用卡;2007年07期

8 吴涤;;龙音瓷乐——浙江龙泉青瓷打击乐器探究[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9 牟新慧;;新疆博物馆馆藏的几件元代龙泉窑瓷器分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冯素阁;;龙泉窑瓷器的装饰艺术[J];收藏家;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东海;;谈龙泉窑系个性化陈列设想[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2 宋蓉;;元上都遗址出土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3 冯松林;朱继浩;汪燕青;谢国喜;冯向前;李刚;沈琼华;;浙江龙泉窑的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4 冯松林;冯向前;谢国喜;朱继浩;闫灵通;李丽;李刚;沈琼华;;浙江龙泉窑古瓷的无损核分析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产地的核分析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6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景德镇湖田窑古瓷的NAA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日本瓷器[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8 陈郁;;瓷器艺术展厅展品介绍(节选)[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9 方金满;任敷孟;;我国陶瓷原料的历史沿革和开发趋向[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10 李辉柄;;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年代的科学性[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仲银;大窑考古:尘封千年的礼赞[N];华东旅游报;2009年

2 晨曦;华辰春拍力推宋元高古瓷[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慧 施龙有 本报通讯员  洪汝峰;大窑龙泉窑遗迹挖掘的幕后故事[N];浙江日报;2007年

4 尔雅;龙泉瓷收藏有前景[N];中国商报;2006年

5 宋白菲;清仿粉青瓷碟几可乱真[N];中国商报;2004年

6 宋挺 洪汝锋;龙泉窑明代仍处发展高峰期[N];丽水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慧 施龙有 龙泉市报道组 洪汝峰;龙泉窑是中国青瓷最后亮点[N];浙江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李琳 周华俊 通讯员 周晨婧 子木;八百年,龙泉窑的前世今生[N];丽水日报;2008年

9 董健丽;南宋龙泉窑鬲式炉与雍正民国仿品[N];中国商报;2002年

10 记者 寿宏亮;龙泉窑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 旅游开发价值明显[N];江南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荣;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3 黄忠杰;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殷海玮;结构色成色机理与制备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汪U,

本文编号:342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2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