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6、38窟“天人骑兽图”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00:43
云冈石窟天人骑兽图出现时间早于龙门、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是域外与本土以及胡、汉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依据云冈石窟天人骑兽图的样式特征、组合方式等,本文认为云冈第6窟窟顶骑兽天人可能是多臂天人的眷属,属于神格相对较低的普通天人,第38窟窟顶骑凤鸟手托日月的天人、骑象天人可能分别是阿修罗、帝释天。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该图像样式的成因。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天人 云冈第9窟窟顶 北魏
图9 天人 云冈第9窟窟顶 北魏首先,云冈第6窟窟顶存在8身多臂天人,相同类型的多臂天人也出现于云冈第9、12窟窟顶。八木春生在《关于云冈石窟第5、6窟的人工系统》中关注到第9、10、12窟在长方形或梯形的格子内雕刻有夜叉形天人像以及多面多臂的神像,提出尽管第6窟天井与上述三窟窟顶有不同之处,但毫无疑问,第6窟天井属于第9、10窟天井系统,与第12窟也有非常接近的关系。[15]尤其是,云冈第12窟窟顶有骑牛、骑凤鸟的多臂天人,这两尊天人与第8窟拱门两侧护法神的特征基本一致,骑牛多臂天人一般被认为是摩醯首罗天,乘凤鸟多臂天人为鸠摩罗天(或那罗延天)。本文认为,就神格而言,摩醯首罗天、鸠摩罗天(或那罗延天)较忉利三十二天更高,第6窟窟顶有与第12窟窟顶类似的多臂天人,故很难将第6窟窟顶平棋格内塑造的32身天人视为忉利三十二天。
就云冈第6窟窟顶而言,能够发现其中的骑兽天人通常对称分布于多臂天人两侧,天人朝向多臂天人呈拱卫状,两者似乎具有一定的主从关系,据此也能说明窟顶平棋内的32身天人并非神格相等的忉利三十二天。云冈第9、12窟窟顶存在相类似的图像布局,如云冈第9窟多臂天人左右都有两格空间更小的平棋格,格内有一手上举、一膝盖半曲的高髻天人,天人朝向多臂天人作拱卫状(图9);云冈第12窟的3身多臂天人位于窟顶视觉中心,周围4平棋格内的天人多呈箕踞坐的夜叉形,朝向多臂天人(图10)。图12 夜叉形天人 云冈第9窟窟门门拱处 北魏 采自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第6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1-1956年,PLATE 3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冈第9窟后室明窗东西侧壁神祇尊格考[J]. 张聪,耿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2)
[2]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J]. 王友奎. 敦煌研究. 2017(04)
[3]南朝佛教图像对北朝的影响——以礼佛图、天人骑兽图为例[J]. 于向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4]北石窟寺第165窟帝释天考[J]. 张宝玺. 敦煌研究. 2013(02)
[5]论拓跋鲜卑的动物崇拜遗存[J]. 杨永俊. 求索. 2007(01)
[6]云冈石窟窟顶雕饰图案[J]. 张华. 敦煌研究. 2003(04)
硕士论文
[1]北魏砚台研究[D]. 金佳悦.山西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41281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天人 云冈第9窟窟顶 北魏
图9 天人 云冈第9窟窟顶 北魏首先,云冈第6窟窟顶存在8身多臂天人,相同类型的多臂天人也出现于云冈第9、12窟窟顶。八木春生在《关于云冈石窟第5、6窟的人工系统》中关注到第9、10、12窟在长方形或梯形的格子内雕刻有夜叉形天人像以及多面多臂的神像,提出尽管第6窟天井与上述三窟窟顶有不同之处,但毫无疑问,第6窟天井属于第9、10窟天井系统,与第12窟也有非常接近的关系。[15]尤其是,云冈第12窟窟顶有骑牛、骑凤鸟的多臂天人,这两尊天人与第8窟拱门两侧护法神的特征基本一致,骑牛多臂天人一般被认为是摩醯首罗天,乘凤鸟多臂天人为鸠摩罗天(或那罗延天)。本文认为,就神格而言,摩醯首罗天、鸠摩罗天(或那罗延天)较忉利三十二天更高,第6窟窟顶有与第12窟窟顶类似的多臂天人,故很难将第6窟窟顶平棋格内塑造的32身天人视为忉利三十二天。
就云冈第6窟窟顶而言,能够发现其中的骑兽天人通常对称分布于多臂天人两侧,天人朝向多臂天人呈拱卫状,两者似乎具有一定的主从关系,据此也能说明窟顶平棋内的32身天人并非神格相等的忉利三十二天。云冈第9、12窟窟顶存在相类似的图像布局,如云冈第9窟多臂天人左右都有两格空间更小的平棋格,格内有一手上举、一膝盖半曲的高髻天人,天人朝向多臂天人作拱卫状(图9);云冈第12窟的3身多臂天人位于窟顶视觉中心,周围4平棋格内的天人多呈箕踞坐的夜叉形,朝向多臂天人(图10)。图12 夜叉形天人 云冈第9窟窟门门拱处 北魏 采自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第6卷)》,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1-1956年,PLATE 3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冈第9窟后室明窗东西侧壁神祇尊格考[J]. 张聪,耿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2)
[2]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J]. 王友奎. 敦煌研究. 2017(04)
[3]南朝佛教图像对北朝的影响——以礼佛图、天人骑兽图为例[J]. 于向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3(05)
[4]北石窟寺第165窟帝释天考[J]. 张宝玺. 敦煌研究. 2013(02)
[5]论拓跋鲜卑的动物崇拜遗存[J]. 杨永俊. 求索. 2007(01)
[6]云冈石窟窟顶雕饰图案[J]. 张华. 敦煌研究. 2003(04)
硕士论文
[1]北魏砚台研究[D]. 金佳悦.山西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4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4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