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十四测年技术前沿:新一代校正曲线IntCal20发布
发布时间:2021-12-19 00:49
碳十四目前已经成为考古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科技测年手段,但是任何碳十四数据转化为实际日历年份都离不开校正曲线。2020年,最新碳十四校正曲线正式发布,再一次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对于考古学界而言,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新发布的碳十四校正曲线是否会对已有年代序列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定性定量等方法细致对比了北半球新旧两条校正曲线(IntCal20和IntCal13),发现二者主要的区别存在于30000 BP之前和11000-10000 BP这两个大的时间范围内,而对于碳十四数据相对集中的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之年代框架影响甚微。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
为进一步量化新校正曲线I n t C a l2 0对已有年代框架的影响,我们模拟了一系列具有相同碳十四年代间隔的未校正数据,并分别利用I n t C a l2 0和I n t C a l1 3对其一一校正,然后计算二者之间的实际日历年代差距(图四)。图四,a-b中的纵坐标为模拟的未校正数据,图四,a涵盖区间为4 5 0 0 0-1 0 0 0 0 B P,每5 0 0 B P置一模拟数据,每一模拟数据的测定误差设定为±1 0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图四b的涵盖区间为4 5 0 0-1 5 0 0 B P,考虑到这一年代范围内样品保存更好,并且涉及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和历史时期等区间均需要高精度年代序列,因此我们将模拟数据间隔缩小至1 0 0 B P,实验误差为±5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图四,a-b的横坐标为同一模拟值利用不同校正曲线所得校正结果的差别,可以看出碳十四年代如果在4 0 0 0 0-4 5 0 0 0 B P范围内,利用I n t C a l1 3所得校正年代要明显早于I n t C a l2 0所得校正年代,这一差别平均约为1 0 0 0个日历年。进入4 0 0 0 0 B P后则变成I n tC a l 2 0校正所得的日历年份偏早,约为5 0 0个日历年,这与上文中对于校正曲线的定性对比结果是一致的(图一,a)。当碳十四年代小于2 3 5 0 0 B P时,所得日历年代差的概率基本均匀分布于零轴两侧,表明无论是I n t C a l2 0还是I n t C a l1 3,其校正结果基本一致。图三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
图三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图五5 0 0 0-1 5 0 0 B P范围内不同碳十四校正曲线(I n t C a l2 0/I n t C a l1 3)校正后年代概率分布中位数之间的差别(每隔5 0 B P赋一模拟测量值,实验误差设置为±3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石窟断代方法新进展:如何基于贝叶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测年精度[J]. 郭青林,卢春,刘睿良,赵燕林,王建军,张小刚,凤飞,理查德·斯达夫,马克波·拉德,杨善龙,苏伯民. 敦煌研究. 2018(06)
[2]克孜尔石窟年代研究和碳十四测定数据的应用[J]. 霍旭初. 西域研究. 2006(04)
本文编号:3543468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
为进一步量化新校正曲线I n t C a l2 0对已有年代框架的影响,我们模拟了一系列具有相同碳十四年代间隔的未校正数据,并分别利用I n t C a l2 0和I n t C a l1 3对其一一校正,然后计算二者之间的实际日历年代差距(图四)。图四,a-b中的纵坐标为模拟的未校正数据,图四,a涵盖区间为4 5 0 0 0-1 0 0 0 0 B P,每5 0 0 B P置一模拟数据,每一模拟数据的测定误差设定为±1 0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图四b的涵盖区间为4 5 0 0-1 5 0 0 B P,考虑到这一年代范围内样品保存更好,并且涉及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和历史时期等区间均需要高精度年代序列,因此我们将模拟数据间隔缩小至1 0 0 B P,实验误差为±5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图四,a-b的横坐标为同一模拟值利用不同校正曲线所得校正结果的差别,可以看出碳十四年代如果在4 0 0 0 0-4 5 0 0 0 B P范围内,利用I n t C a l1 3所得校正年代要明显早于I n t C a l2 0所得校正年代,这一差别平均约为1 0 0 0个日历年。进入4 0 0 0 0 B P后则变成I n tC a l 2 0校正所得的日历年份偏早,约为5 0 0个日历年,这与上文中对于校正曲线的定性对比结果是一致的(图一,a)。当碳十四年代小于2 3 5 0 0 B P时,所得日历年代差的概率基本均匀分布于零轴两侧,表明无论是I n t C a l2 0还是I n t C a l1 3,其校正结果基本一致。图三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
图三碳十四校正曲线比较图五5 0 0 0-1 5 0 0 B P范围内不同碳十四校正曲线(I n t C a l2 0/I n t C a l1 3)校正后年代概率分布中位数之间的差别(每隔5 0 B P赋一模拟测量值,实验误差设置为±3 0个碳十四未校正年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石窟断代方法新进展:如何基于贝叶斯模型(OxCal)和考古信息提高碳十四测年精度[J]. 郭青林,卢春,刘睿良,赵燕林,王建军,张小刚,凤飞,理查德·斯达夫,马克波·拉德,杨善龙,苏伯民. 敦煌研究. 2018(06)
[2]克孜尔石窟年代研究和碳十四测定数据的应用[J]. 霍旭初. 西域研究. 2006(04)
本文编号:3543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4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