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区域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01:23
两宋统治时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墓葬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遗存之一。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两宋时期墓葬的研究,能够在宋代社会连续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宋代南方地区各地葬俗的特点和变迁。文中通过对南方宋墓墓葬形制和主要随葬品的类型学研究,并结合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划分了各地区宋墓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对各区宋墓地域特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区主流文化因素的形成以及其他因素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识到了南方各地区宋代墓葬在拥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同时,还在社会经济、宗教、文化交流等因素的作用下,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轨迹。本文还总结了南方宋墓断代的若干原则,并从考古学的视角,运用了统计方法对南方宋墓所体现的葬期、等级差异以及丧葬观念进行了讨论。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
第二节 发现和研究简史
一、发现简史
二、研究简史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二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
一、成都平原中部地区
二、以重庆大足为中心的大巴山以南、乌江以北地区
三、汉水上游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第三节 江汉平原地区
一、长江中游干流地区
二、汉水中游地区
第四节 湘江流域
第五节 赣江流域
第六节 长江下游地区
第七节 闽江流域
第八节 珠江流域
第九节 乌江上游以南、红水河以北地区
第三章 各区地域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探讨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
一、成都平原中部地区
二、以重庆大足为中心的大巴山以南、乌江以北地区
三、汉水上游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第三节 江汉平原地区
一、长江中游干流地区
二、汉水中游地区
第四节 湘江流域
第五节 赣江流域
第六节 长江下游地区
第七节 闽江流域
第八节 珠江流域
第九节 乌江上游以南、红水河以北地区
第四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区域共同性
一、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区域共同性的表现
二、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区域共同性的原因探讨
第五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南方宋墓年代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二、南方地区宋代墓葬葬期的探讨
三、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等级差异的探讨
四、宋代厚丧薄葬的探讨
第六章 结语
附图
论文摘要
Abstract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地区土洞墓年代与源流考[J]. 吴敬. 中原文物. 2007(03)
[2]安丙家族墓地墓室“四象”石刻考[J]. 刘敏. 中华文化论坛. 2007(02)
[3]唐至元代墓葬中出土的铁牛铁猪[J]. 孟原召. 中原文物. 2007(01)
[4]金坛市茅麓镇石马坟北宋墓的发掘[J]. 李国平,李媛媛,丁明洪. 东南文化. 2006(06)
[5]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J]. 李绪成,刘雨茂,荣远大,陈云洪. 文物. 2006(12)
[6]雷神俑考[J]. 白冰. 四川文物. 2006(06)
[7]从宋人笔记小说探看宋代城市丧葬文化的若干新取向[J]. 王丹. 语文学刊. 2006(21)
[8]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砖雕墓[J]. 朱晓芳,王进先,李永杰. 考古. 2006(09)
[9]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的发掘[J]. 梁岩华,黄培量. 东南文化. 2006(04)
[10]湖北襄阳马集、李食店墓葬发掘简报[J]. 付守平,王庆华,孟世和. 江汉考古. 2006(03)
硕士论文
[1]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 李蜀蕾.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4351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
第二节 发现和研究简史
一、发现简史
二、研究简史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二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
一、成都平原中部地区
二、以重庆大足为中心的大巴山以南、乌江以北地区
三、汉水上游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第三节 江汉平原地区
一、长江中游干流地区
二、汉水中游地区
第四节 湘江流域
第五节 赣江流域
第六节 长江下游地区
第七节 闽江流域
第八节 珠江流域
第九节 乌江上游以南、红水河以北地区
第三章 各区地域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探讨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
一、成都平原中部地区
二、以重庆大足为中心的大巴山以南、乌江以北地区
三、汉水上游地区
第二节 峡江地区
第三节 江汉平原地区
一、长江中游干流地区
二、汉水中游地区
第四节 湘江流域
第五节 赣江流域
第六节 长江下游地区
第七节 闽江流域
第八节 珠江流域
第九节 乌江上游以南、红水河以北地区
第四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区域共同性
一、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区域共同性的表现
二、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区域共同性的原因探讨
第五章 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南方宋墓年代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二、南方地区宋代墓葬葬期的探讨
三、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等级差异的探讨
四、宋代厚丧薄葬的探讨
第六章 结语
附图
论文摘要
Abstract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地区土洞墓年代与源流考[J]. 吴敬. 中原文物. 2007(03)
[2]安丙家族墓地墓室“四象”石刻考[J]. 刘敏. 中华文化论坛. 2007(02)
[3]唐至元代墓葬中出土的铁牛铁猪[J]. 孟原召. 中原文物. 2007(01)
[4]金坛市茅麓镇石马坟北宋墓的发掘[J]. 李国平,李媛媛,丁明洪. 东南文化. 2006(06)
[5]四川成都北宋宋京夫妇墓[J]. 李绪成,刘雨茂,荣远大,陈云洪. 文物. 2006(12)
[6]雷神俑考[J]. 白冰. 四川文物. 2006(06)
[7]从宋人笔记小说探看宋代城市丧葬文化的若干新取向[J]. 王丹. 语文学刊. 2006(21)
[8]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砖雕墓[J]. 朱晓芳,王进先,李永杰. 考古. 2006(09)
[9]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的发掘[J]. 梁岩华,黄培量. 东南文化. 2006(04)
[10]湖北襄阳马集、李食店墓葬发掘简报[J]. 付守平,王庆华,孟世和. 江汉考古. 2006(03)
硕士论文
[1]十国墓葬初步研究[D]. 李蜀蕾.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43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4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