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城之邑——傣族土司区域城市的特征及其政治内涵
发布时间:2022-05-02 19:11
从中国的城市发展史看,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开始普遍修建砖石质的城墙。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傣族地区相关文献和实地的调查,我们发现保持"景"传统的傣族土司区域的城市,普遍没有修建城墙,而主要采用竹木质栅栏和天然屏障进行防御。这一特质是傣族土司具有强烈分散性的内部政治结构与外部政治势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这一方面反应了傣族土司政治所具有的双重性,另一方面说明了傣族社会所具有的跨体系社会性质。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傣族土司区域城市与“景”的传统
二、文献中的傣族土司区域城市
三、何以无城?
四、傣族土司政治的双重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马礼:16—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J]. 杨煜达,杨慧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649786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傣族土司区域城市与“景”的传统
二、文献中的傣族土司区域城市
三、何以无城?
四、傣族土司政治的双重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马礼:16—19世纪中缅边界的主权之争[J]. 杨煜达,杨慧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649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4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