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8:13
本文以大量东周时期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作为研究材料,以考古学与音乐学、文献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并采纳其它相关学科的治学思路,对乐器这种特殊的古代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乐器是音乐籍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物质媒介,因此乐器既与一般器物一样具有年代、器形方面的鲜明特征,又具有发音、奏乐的特殊效用,其形制的变化每每与古人对不同音响功能的追求有关,而对音响效果的不同要求往往又是人们审美标准转化的结果。因此本文既要从考古学角度对研究对象的外在形态、制作时间和发掘地点等进行排比,以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序列,同时又要对其测音结果以及与发音有关的形制特征、制作方法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音乐性能、复原其本来面貌,还要结合文献记载深入挖掘这些乐器形制和音响背后的社会现象,以便将研究对象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故而文章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一、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地域分布及年代分析。按照乐器的发现地点,现有研究对象可归入鲁中、北地区和胶东半岛两大区域,鲁中、北地区又可分成临淄王都和临淄周边两个亚区,不同区域之间乐器在品种、数量方面的差别极为明显。其中,临淄王都附近的出土乐器全部是礼乐重器钟和磬,...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选题的确定
第二节 研究的基础与现状
一、齐文化研究与齐国文物考古研究
二、齐国音乐研究与齐国音乐考古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节 相关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注释
二、关于资料时间
三、关于表格与图版
四、关于乐器分类问题
第二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地域分布及年代分析
第一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概述
第二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地域分布
一、鲁中、北地区
二、胶东半岛
第三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年代分析
一、镈钟
二、甬钟
三、钮钟
四、石磬
五、其它
第四节 东周齐地其他族群墓葬中的出土乐器
第三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钟
一、镈钟
二、甬钟
三、钮钟
第二节 句鑃、钲
一、句鑃
二、钲
第三节 磬
一、形制特征
二、音乐性能
第四节 鼓
第五节 琴、瑟
第六节 埙、竽(笙)
一、埙
二、竽(笙)
第四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特点及其文化成因
第一节 尚侈、好乐之风与厚葬之风
一、尚侈、好乐之风
二、厚葬之风
第二节 "与俗同好恶"和俗乐之风
一、国家礼制之"俗"
二、宫廷音乐之"俗"
三、随葬乐器之"俗"
第三节 逾规越制与"礼崩乐坏"
一、社会变革与越制现象
二、陪葬乐器与"礼崩乐坏"
第四节 殉葬女性与"女乐"表演
一、齐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二、齐墓随葬乐器与"女乐"
第五章 东周齐国器乐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延展
第一节 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节 齐国乐器的流风遗韵
第六章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索引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四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变迁考述[J]. 李晓杰. 史林. 2008(04)
[2]齐国故城内发现一件带铭文石磬[J]. 张龙海,张爱云. 文物. 2008(01)
[3]齐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 宣兆琦,杨宗杰. 理论学刊. 2007(12)
[4]齐国《韶》乐探究[J]. 李红云. 管子学刊. 2007(04)
[5]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磬的组合、编次和音阶[J]. 方建军,郑中. 中国音乐学. 2007(04)
[6]山东地区早期铜器及相关问题初探[J]. 何德亮. 东岳论丛. 2007(05)
[7]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测音报告[J]. 郑中,方建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8]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研究[J]. 方建军,郑中. 音乐研究. 2007(02)
[9]试论齐国音乐的风格特点[J]. 高梅进. 管子学刊. 2007(02)
[10]也谈(疒兴)钟的堵与肆[J]. 王清雷. 音乐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666934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选题的确定
第二节 研究的基础与现状
一、齐文化研究与齐国文物考古研究
二、齐国音乐研究与齐国音乐考古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节 相关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注释
二、关于资料时间
三、关于表格与图版
四、关于乐器分类问题
第二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地域分布及年代分析
第一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概述
第二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地域分布
一、鲁中、北地区
二、胶东半岛
第三节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年代分析
一、镈钟
二、甬钟
三、钮钟
四、石磬
五、其它
第四节 东周齐地其他族群墓葬中的出土乐器
第三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钟
一、镈钟
二、甬钟
三、钮钟
第二节 句鑃、钲
一、句鑃
二、钲
第三节 磬
一、形制特征
二、音乐性能
第四节 鼓
第五节 琴、瑟
第六节 埙、竽(笙)
一、埙
二、竽(笙)
第四章 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的特点及其文化成因
第一节 尚侈、好乐之风与厚葬之风
一、尚侈、好乐之风
二、厚葬之风
第二节 "与俗同好恶"和俗乐之风
一、国家礼制之"俗"
二、宫廷音乐之"俗"
三、随葬乐器之"俗"
第三节 逾规越制与"礼崩乐坏"
一、社会变革与越制现象
二、陪葬乐器与"礼崩乐坏"
第四节 殉葬女性与"女乐"表演
一、齐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二、齐墓随葬乐器与"女乐"
第五章 东周齐国器乐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延展
第一节 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节 齐国乐器的流风遗韵
第六章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索引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四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变迁考述[J]. 李晓杰. 史林. 2008(04)
[2]齐国故城内发现一件带铭文石磬[J]. 张龙海,张爱云. 文物. 2008(01)
[3]齐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 宣兆琦,杨宗杰. 理论学刊. 2007(12)
[4]齐国《韶》乐探究[J]. 李红云. 管子学刊. 2007(04)
[5]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磬的组合、编次和音阶[J]. 方建军,郑中. 中国音乐学. 2007(04)
[6]山东地区早期铜器及相关问题初探[J]. 何德亮. 东岳论丛. 2007(05)
[7]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测音报告[J]. 郑中,方建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8]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研究[J]. 方建军,郑中. 音乐研究. 2007(02)
[9]试论齐国音乐的风格特点[J]. 高梅进. 管子学刊. 2007(02)
[10]也谈(疒兴)钟的堵与肆[J]. 王清雷. 音乐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666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6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