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周陵贺家战国秦墓出土紫色八棱柱的科学检测

发布时间:2022-12-08 07:18
  目前,对我国出土的紫色八棱柱形文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上,对其形制来源、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论述相对较少。为探究周陵贺家战国秦墓出土的一件紫色八棱柱器物的表面特征、颗粒形态、材质成分、制作工艺等信息,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等分析方法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八棱柱形制的来源与演变、材质的来源、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初步推测,结果表明该紫色八棱柱微观形态为紫色和黄色晶体颗粒夹杂分布,主要成分为中国紫(硅酸铜钡),推测为二到三次烧制而成。通过文献查阅及梳理,推测八棱柱的形制受中国本土道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功能为口含或窍塞。本工作对于我国出土紫色八棱柱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紫色八棱柱的科学分析
    1.1 显微观察
        1.1.1 表面显微观察
        1.1.2 偏光显微观察
    1.2 X射线荧光光谱的元素组成分析
    1.3 X射线衍射的物质结构分析
    1.4 拉曼光谱的结构分析
2 结果讨论
    2.1 关于八棱柱器物的发现与演变
    2.2 紫色八棱柱材料——硅酸铜钡(中国紫)
    2.3 紫色八棱柱的制作工艺
    2.4 紫色八棱柱用途初探
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佛塔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贾北凝,Par Amour,杜岩.  山西建筑. 2018(34)
[2]古代多色硅酸盐制品的光谱学分析及方法学研究[J]. 王雪培,赵虹霞,刘松,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12)
[3]论五行学说起源、发展和演变[J]. 颜隆,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9)
[4]河南尉氏后刘墓地M5出土八棱柱状玉握的鉴定和分析[J]. 崔天兴,张小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18)
[5]一件战国时期八棱柱状铅钡玻璃器的风化研究[J]. 王婕,李沫,马清林,张治国,章梅芳,王菊琳.  玻璃与搪瓷. 2014(02)
[6]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J]. 马清林,张治国,大卫·斯科特,海因兹·贝克,戴特莱夫·昆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12)
[7]印度教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J]. 朱明忠.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1(04)
[8]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研究进展[J]. 张治国,马清林,海因兹·贝克,梅建军.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1(04)
[9]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J]. 王辉,赵吴成,赵卓,芦敏,张伟,赵西晨,郭小霞,孟永岐,花平宁.  文物. 2010(10)
[10]洛阳西工区春秋墓发掘简报[J]. 尚巧云,胡小宝,胡瑞,高虎,程永建.  文物. 2010(08)

硕士论文
[1]战国秦汉时期费昂斯制品的制备及铅钡玻璃研究[D]. 李沫.北京化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13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713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