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龙象形字“蜀”之音义与炎帝文化——兼为“大目龙”正名
本文关键词:大目龙象形字“蜀”之音义与炎帝文化——兼为“大目龙”正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大目龙(又称"C"字形龙)是"蜀"字的原型。"蜀"的本义为阳性生殖器,与器形非常吻合。"蜀"通"涿",蜀山氏、涿鹿,都指向农业之祖神农。有发达原始农业的红山文化应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考古学背景。炎黄之战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最早入侵以及二者的交融。
【关键词】: 蜀 红山文化 大目龙
【分类号】:K871.13;H121
【正文快照】: 一、“蜀”之音义与“大目龙”之正名论及北疆远古史,笔者曾不止一次指认甲骨文之“”系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大目龙之象形,亦即蚩尤所居sh鹿之“sh”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涿”。“蜀”“sh”“涿”相通这一见解的首发者是清代学者沈涛。他在其《瑟榭丛谈》中引《隶续》中《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黄娟;;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张捷;;“黑”词义与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汪晓丽;;《管子·侈靡》篇“云”字解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夏利亚;;转喻在古汉字造字表词方法中的运用例说——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建军;出土材料中所见的“逆”及相关语词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方稚松;;甲骨缀合十组[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武振玉;;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10 齐航福;;花东卜辞中所见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研究[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锡全;;新见古文字材料与古代货币研究中之疑难问题举要[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鹏举;;《黄帝内经》“蛊”、“痔”名义钩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樊波成;;《老子指归》同义复词考释——兼论部分“联绵词”的释读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7 毛志刚;;“又去自雨”与“亡去自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8 徐艳利;;异体字的界定标准[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9 韩胜伟;;甲骨文“令”字句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10 刘艳娟;;同源字、同源词辨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毕秀洁;商代拝器挊文的整理,
本文编号:483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8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