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灰浆的化学组成特征及粘结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灰浆的化学组成特征及粘结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灰浆即石灰砂浆,它是由胶凝材料石灰、骨料、水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砌筑、勾缝、抹面和修饰等。传统上,把19世纪末水泥普及以前建筑物所用的砂浆称为古代砂浆、历史砂浆或传统砂浆,所以传统灰浆即是指历史上使用的以石灰为主要粘结剂的砂浆。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使用灰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直到今天仍有使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传统灰浆技术在清代才得以完善,特别是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在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对古建筑的完好保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我国古代灰浆的技术工艺、材料特征和科学机理的研究却相当缺乏,只有寥寥数文。但是对传统灰浆的深入了解是我国古建筑保护及开发古建保护材料的基础,所以对传统灰浆材料的科学分析,以及砖-灰粘结机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本论文概述了传统灰浆常用的组成材料,国内外对灰浆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展,以及我国主要的传统灰浆类型和常用的有机添加剂。然后在现场考察我国多处古代建筑遗迹,并采集灰浆样品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科学仪器和湿化学分析技术对传统灰浆的化学特征、材料组成和粘结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郑州商城建筑遗址出土商代灰土材料的分析研究。利用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湿化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郑州商城建筑遗址夯土材料的传统工艺、物质结构和原料配比等信息。研究发现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灰土材料主要由两种物质构成,胶结物碳酸钙和石英骨料,两者质量比为1:2.68。该灰土属于二元的"三合土"结构,其比例非常接近后来灰、土、砂1:1:1的最优三合土配比,表明当时施工者在碳酸钙胶结材料与石英砂骨料的使用上已经具有丰富经验,体现了商代工匠高超建筑技艺。浙江地区古城墙传统灰浆材料的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浙江地区多座古代城墙遗址,采集灰浆样品,利用多种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手段对浙江地区7处古城墙灰浆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明代古城墙砌筑时使用的是纯"白灰灰浆",其原料主要是钙质生石灰,个别来自镁质生石灰;其中有4座城墙灰浆添加有糯米成分,说明该地区在明代往灰浆里添加糯米等有机材料是建筑城墙十分普遍的工艺技术。同时,也分析了这些砌筑灰浆的其他物化特征,为下一步古城墙本体保护和保护材料的研发,以及传统灰浆全国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我国明清古城墙砌筑灰浆的分析研究。通过全国范围内实地调查多座明清时期古城墙遗址,采集灰浆样品在实验室进行物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明清时期的灰浆主要是相对纯净的石灰砂浆,建造古城墙时普遍使用消石灰加糯米汁的灰浆配方,这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能有效提高灰浆的各种机械强度。另外,在19世纪中期的开封古城墙遗址还首次发现含骨料灰浆,其砂/灰重量比接近1:1,说明了中国传统灰浆技术在清代的成熟与完善。古建筑传统灰浆与陶砖的相容性和粘结机理研究。以开封古城的砖-灰砌体为样品,利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钙吸附、电导率、纳米压痕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砖-灰粘结界面的显微组织结构、物质化学组分、火山灰活性和水硬性特征,以及微观强度。结果显示,在古建筑砖-灰砌筑体系中传统灰浆与陶砖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陶砖和灰浆之间具有非常好的机械互锁作用,其次是灰浆与陶砖在接触面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的化学作用力,最后是灰浆与陶砖晶体分子与晶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德华力。
【关键词】:传统灰浆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有机添加剂 相容性 粘结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77.61;K87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35
- 1.1 砂浆与传统砂浆13-14
- 1.2 传统灰浆的主要成分14-17
- 1.2.1 胶凝材料——石灰14-16
- 1.2.2 骨料16-17
- 1.2.3 添加剂17
- 1.3 传统灰浆的分析研究17-28
- 1.3.1 传统灰浆的采样、分析程序与方法18-19
- 1.3.2 传统灰浆的材料特征19-20
- 1.3.3 古建保护灰浆研究20-23
- 1.3.4 传统灰浆的损毁机理23-28
- 1.4 我国传统灰浆的主要类型28-33
- 1.4.1 粘土基灰浆29
- 1.4.2 三合土29-30
- 1.4.3 纯"白灰灰浆"30-31
- 1.4.4 有机添加剂灰浆31-33
-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33-35
- 2 郑州商城建筑遗址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35-46
- 2.1 引言35-36
- 2.2 材料与实验36-38
- 2.3 实验结果38-44
- 2.3.1 表面特征38-39
- 2.3.2 物质结构39-42
- 2.3.3 胶结材料/骨料比42
- 2.3.4 粒度特征42-44
- 2.4 小结44-46
- 3 浙江古城墙传统灰浆材料的分析研究46-59
- 3.1 引言46-47
- 3.2 实验部分47-48
- 3.2.1 样品及实验设计47
- 3.2.2 实验仪器47-48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8
- 3.3.1 基本物理特征48-50
- 3.3.2 灰浆的物质结构50-55
- 3.3.3 有机添加材料分析55-57
- 3.3.4 胶结材料含量分析57-58
- 3.4 小结58-59
- 4 中国明清古城墙砌筑砂浆的材料特征59-75
- 4.1 引言59-60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60-63
- 4.2.1 样品60-61
- 4.2.2 分析方法61-63
- 4.3 结果与讨论63-73
- 4.3.1 微观结构分析63-65
- 4.3.2 物质成分65-69
- 4.3.3 有机添加剂检测69-72
- 4.3.4 胶结材料的定量分析72-73
- 4.4 小结73-75
- 5 古代建筑中传统灰浆与陶砖的相容性及粘结机理研究75-88
- 5.1 引言75
- 5.2 材料与实验75-76
- 5.3 结果讨论76-87
- 5.3.1 显微分析76-79
- 5.3.2 物质结构及化学成分79-82
- 5.3.3 砖-灰粘结界面的水硬性特征和青砖的火山灰活性82-85
- 5.3.4 显微强度85-87
- 5.4 小结87-88
- 6 结论与展望88-91
- 参考文献91-109
- 作者简历109-11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110-111
- 致谢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志闯;胡卫兵;王鑫;;西安南门古城墙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6期
2 崔洪庆;冯文丽;刘国兴;;探地雷达技术在古城墙修缮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3 乡巴;;古镇品茶 心事大千[J];茶.健康天地;2011年09期
4 ;伊斯坦布尔 绿树的立面[J];缤纷;2011年10期
5 黄祯国;;西安 千古风味[J];风景名胜;2007年01期
6 赵文轲;田钢;;地下古城墙遗址的地球物理探测[J];科学;2013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刚;陈英杰;王健;刘立权;;古城墙稳定性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张成珠;;徐州古城墙备忘录[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玉芝;;对我国古城墙保护的回顾与思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束有春 陈平 记者 马哲非;为何保护古城墙 如何保护古城墙[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南京政治学院 秦伟;南京古城墙脏乱需治理[N];光明日报;2000年
3 ;丽水古城墙的兴衰[N];丽水日报;2005年
4 谢麓彬 周春;荆州古城墙上的植物该砍?该留?[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记者 章建民 通讯员 夏晓波 张正槐;剡城古城墙:拆还是留[N];浙江日报;2001年
6 倪晓英;胥门古城墙受重伤[N];苏州日报;2006年
7 许祖华、刘林;西安开始整修部分古城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记者 赵伟 夏升权;我市发现南宋古城墙[N];中山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曹植勤 实习生 唐梦婕 侯少华;谁来为南宁古城墙“洗脸”?[N];南宁日报;2008年
10 周媛丽邋本报记者 陈柯江;“风雨”、“地震”后 乐山古城墙需加倍呵护[N];乐山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效彬;中国传统灰浆的化学组成特征及粘结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付晓渝;中国古城墙保护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古城墙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王飞;基于弹性理念的庆城古城墙保护规划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常少丹;古城墙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4 张亚楠;我国古城墙旅游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5 沈丹;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复兴策略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郑琦;临海市古城墙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邹歆;广州古城墙(越秀山段)保护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志;古城墙与现代城市景观空间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付瑞显;襄城县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规划设计[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青云;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灰浆的化学组成特征及粘结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0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