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代画像石建筑题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3:17

  本文关键词:汉代画像石建筑题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画像石 建筑题材 信仰文化 汉代建筑


【摘要】:画像石这一墓葬艺术产生于西汉,流行于东汉时期,直至三国两晋以后逐渐被壁画所替代,其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画像石在其所反映的内容之上也是种类繁多,其中有关建筑题材的这一类画像石在整个画像石内容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的陆续展开,各个地区的大量汉代画像石陆续出土,其中不乏描绘建筑这一题材的画像石。通过对所搜集到的354幅描绘建筑题材的画像石图像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根据建筑种类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住宅题材画像石、门阙题材画像石、桥梁题材画像石、水榭题材画像石、以及其他类型建筑题材画像石。其次再以不同分区为基础对各类建筑题材画像石进行分别讨论。 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中,所反映出的内容除了建筑之外,同样必然还会反映出一些其他的内容,上到神仙世界,下到日常生活,不所不包。本文将建筑题材画像石的内容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生前生活”类、死后向往类、神仙信仰类、神禽异兽类、历史故事类。根据不同的内容,对建筑类画像石背后所包含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最后,文章就汉代画像石中所描绘的建筑种类及结构特点,对汉代建筑的整体及细微构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旨在从图像中窥探出汉代建筑之特点。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 建筑题材 信仰文化 汉代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第一节 选题思路及论文结构7-8
  • 一、 选题思路7
  • 二、 论文结构7-8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8-10
  • 第三节 汉画像石的地区分布及分区10-12
  • 第二章 画像石中建筑题材类型与结构12-33
  • 第一节 建筑画像石的分区12
  • 第二节 建筑的类型12-14
  • 第三节 建筑的结构14-33
  • 一、 门阙图14-22
  • 二、 住宅图22-27
  • 三、 水榭图27
  • 四、 桥梁图27-30
  • 五、 其他类型30-33
  • 第三章 画像石中建筑题材图像之内容及意义33-43
  • 第一节 墓主“身份地位”及“生前生活”的表现33-35
  • 第二节 墓主对死后美好生活之向往35-36
  • 第三节 神话传说人物及神仙信仰之体现36-42
  • 一、 伏羲、女娲36-37
  • 二、 东王公、西王母37-39
  • 三、 羽人39-40
  • 四、 祥禽瑞兽40-41
  • 五、 其他祥瑞图案41-42
  • 第四节 历史故事类图像42-43
  • 第四章 从画像石中建筑看汉代建筑特点43-48
  • 第一节 整体庭院建筑43-44
  • 第二节 重要单体建筑介绍44-46
  • 一、 阙44-45
  • 二、 楼阁建筑45-46
  • 第三节 建筑构件介绍46-48
  • 一、 斗拱46-47
  • 二、 屋顶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5
  • 附录55-83
  • 致谢83-84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阳市散存汉画像石选汇[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2 高博;;浚县贾胡庄汉代画像石墓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吴曾德 ,肖元达;就大型汉代画像石墓的形制论“汉制”——兼谈我国墓葬的发展进程[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4 王步毅;;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J];考古学报;1993年04期

5 杨爱国;;山东滕州第九中学画像石墓年代再思考[J];中原文物;2010年06期

6 王黎琳;李银德;;徐州发现东汉画像石[J];文物;1996年04期

7 阎根齐;商丘汉画像石探源[J];中原文物;1990年01期

8 张新斌;汉代画像石所见儒风与楚风[J];中原文物;1993年01期

9 ;方城党庄汉画像石墓——兼谈南阻汉画像石墓的衰亡问题[J];中原文物;1986年02期

10 闪修山;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研究补遗[J];中原文物;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玉;;汉代画像石“鱼车”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郑立君;;汉代画像石的展示艺术设计刍议[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小瓯;;汉代画像石保护门外谈[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郑立君;;论汉代画像石雕刻技法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红莉;;汉代画像石所见“象图”再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康兰英;高涛;;榆林市汉画像石的制作与装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郑清森;;商丘汉代石椁画像初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卜友常;;汉代画像石墓起源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远;;论汉代的螺神画像及其符号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金桂莲;;南阳汉画馆新收藏的散存汉代画像石汇存介绍[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娟;深沉雄大 质朴无华[N];光明日报;2007年

2 徐承德 肖昌琦;徐州发现迄今最早汉代画像石[N];新华日报;2005年

3 黄维勤;汉画出南阳[N];九江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洋;汉代石拓片再现2000年前体育[N];北京日报;2008年

5 ;汉代画像石棺渊源于中原地区的画像墓[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廖静好;感受汉画艺术[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记者 卢晓兵;马扬前蹄车出行 双龙腾跃口衔鱼[N];平顶山日报;2006年

8 王金元;走进吕梁汉画像石[N];山西政协报;2006年

9 吕风林;汉代的“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陈履生;汉代画像石造假已成问题[N];美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缪哲;汉代艺术中外来母题举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吴佩英;陕北东汉画像石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朱浒;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董睿;汉代空心砖的制作工艺与画像构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锐;汉代画像石建筑题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双生;汉代画像石中的庖厨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姝润;论汉代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4 常军瑞;汉代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D];兰州大学;2010年

5 黄家学;合目的性的汉画像石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段晓岑;嘉祥画像石空间艺术探微[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7 顾雅男;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江伟;汉画像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鹏飞;汉代墓室中的车马出行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贾娟;乐舞百戏图像解析[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59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59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