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碧骨堤之兴废及其风俗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7:25

  本文关键词:碧骨堤之兴废及其风俗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碧骨堤 百济民俗 水利 碑文


【摘要】:本文以朝鲜半岛西南海域附近的金堤碧骨堤为研究课题,阐述碧骨堤的修筑背景、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引出关于碧骨堤的筑造工法。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沿革以及遗迹发掘。重点阐述对与碧骨堤相关的民俗传说和诗文碑文进行深入探析。 全文由绪论、由三个章节组成的论文主体部分、结论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学界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问题。 第二章,以碧骨堤修筑的历史背景及其地理概况和修筑工法为主。公元330年,碧骨堤始筑。此时,碧骨堤所在的金堤郡属于马韩势力下辟卑离国统治的领土,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在西南海域潮湿地修筑水库和堤坝的需要,筑造水平相对落后的马韩不得不借助百济的土木技术力量。碧骨堤所在地金堤郡属于小白山系的芦岭山脉,地势东北高西南地,气候湿润,而院坪川、斗月川等众多河流在此交汇西流入海。湿润的气候外加河流的冲刷堆积而成的潮湿的平原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当时政权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农田以及防止海水倒灌和侵蚀,故而修筑碧骨堤。而关于碧骨堤的筑造的主要方式则主要是以百济特有的敷叶工法以及其著名的板筑筑城方式为主。 第三章,记述碧骨堤的历史沿革,以碧骨堤的遗迹发掘整理及其历史上反复修缮和废弃为主。碧骨堤堤坝长3300米,满水面积3.7平方千米,筑造碧骨堤动用的人数在30万以上。通过1975年碧骨堤的遗址发掘可以考察得出具体地址、其灌溉渠道旧址,而根据渠道底部的石子层、植物碳化层、水门石柱等通过化学等先进测定方法可以对其筑造年代、修筑工法、修筑规模等有一最直观的结论。碧骨堤自修筑以来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及至其最终的废弃。 第四章,着重描写碧骨堤的双龙传说和拔河的农耕仪礼,双龙传说的一个重要诱因也是来自碧骨堤的筑造,与拔河相关的农耕仪礼也出自碧骨堤。而与碧骨堤相关的《送畸翁出守金堤》和《向上任金堤守宰的畸凈郑学士弘溟赠送》这两篇诗文阐述了碧骨堤的重要作用,而通过《祈雨碧骨堤碑文》的解读对碧骨堤的龙神信仰和概貌都能有大致的了解。 第五章结论,通过对前面综合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从而强调碧骨堤的历史地位,以此对朝鲜半岛古代西南海域的社会情况、水陆交通、风俗文化等都有一定的资料研究价值。
【关键词】:碧骨堤 百济民俗 水利 碑文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83.12;K893.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2 相关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5
  • 第二章 碧骨堤的修筑背景和地理概况15-26
  • 2.1 碧骨堤修筑的历史背景15-18
  • 2.2 碧骨堤的地理概况18-26
  • 第三章 碧骨堤的历史沿革26-38
  • 3.1 碧骨堤的遗迹发掘26-34
  • 3.2 碧骨堤的修缮与废弃34-36
  • 3.3 碧骨堤所反映的古代朝鲜半岛水利土木技术36-38
  • 第四章 碧骨堤对古代朝鲜风俗和文化的影响38-48
  • 4.1 碧骨堤的古迹传说和风俗38-42
  • 4.2 碧骨堤的汉诗及碑文解读42-48
  • 第五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附录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鲜香;;高丽时期“为人女”女性在财产关系中的地位[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2 杨会敏;;朝鲜徐敬德的感怀诗及其他——兼与邵雍的诗歌比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杨会敏;;朝鲜诗人申钦《次陈子昂〈感遇〉三十六首》研究——兼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比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佟波;;新罗花郎道与佛教之关系考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金成杰;;朝鲜旧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和遗物[J];黑龙江史志;2013年19期

6 唐烈;;后金(清)“不完全”征服朝鲜原因初探[J];学理论;2014年27期

7 白洋;;从内政看统一新罗的衰败[J];黑龙江史志;2014年15期

8 刘海霞;;七世纪中期唐与新罗关系的转向:新罗王金春秋庙号考释[J];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白洋;;试论新罗末期农民战争[J];金田;2014年09期

10 张晓刚;国宇;;近代日本与朝鲜开港之比较[J];日本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3 刘阳;;朝鲜王朝北方“六镇”之庆源镇的设置沿革[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4 宋健;;“三一”运动时期朝鲜“民族代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5 李海涛;;佛教在高句丽的兴起与衰落及其成因[A];宗教与民族(第八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聂W,

本文编号:699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99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