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图腾祖先——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二
本文关键词:以木图腾祖先——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二
更多相关文章: 甲骨文 乐 木 祖先图腾 伦理秩序 宗法制度
【摘要】: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研究事关礼乐关系本质探索和礼乐文明现代价值重建,因而是传统音乐美学研究重要环节。甲骨文乐字由上部■字和下部■字构成图腾合文。本文基于相关民俗信仰考察、上古文献考辨和汉代遗俗考证,认为甲骨文乐下之木是以树之"根-干-枝"解释宗族起源、祖先层次及宗族世系而产生的自然物图腾,木即已故祖先,亦即木主、宗庙所在之地。母体图腾与祖先图腾合文为"乐"并文字化运用于书写,系以地名指代该地宗庙中的祖先神奉祀规制并相关享祀活动。宗庙所在之地、木主由而成为区别宗族血缘嫡庶、大宗小宗乃至氏族部落的主要依据。若云母体图腾代表种殖繁衍、子息兴旺的氏族理想,是自始祖而下的"乐其所自生"的逻辑,则祖先图腾代表宗族人伦意识下的邦国秩序,是藉由宗族血缘身份厘定而向始祖追溯的、自下而上的"反其所自始"的逻辑。乐图腾孕育了商代宗法观念,并对宗周礼乐文明形成启蒙。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关键词】: 甲骨文 乐 木 祖先图腾 伦理秩序 宗法制度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2YJA760070) 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度校级项目(编号:XJ2011006)阶段成果
【分类号】:K877.1;H121
【正文快照】: 3柯昌济先生云:“疑栎乐古为一字,象栎树上结实之形,假为音乐喜乐乐字。参见:周法高,等.金文沽林[M].香港:香港中文人学.1975。4冯氏指出:在歌舞场地中心树一木杆或植一树,人们围树而歌舞,乐上之幺为欢呼叫喊之声,乐字本义为“大型风俗性乐舞专名”。冯洁轩.“乐”字析疑[J].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双新;“乐”义新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3期
2 陈双新;释“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正国;;“j”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冯洁轩;“乐”字析疑[J];音乐研究;1986年01期
5 王晓俊;;“孞”之字形出于祭祀之“X簟薄袄瘛弊浴袄帧背隹悸壑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04期
6 王晓俊;;宗周祭祀之礼出于乐图腾——“礼”自“乐”出考论之二[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王晓俊;;以葫芦图腾母体——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年03期
8 王晓俊;;礼乐关系的乐图腾逻辑本源——“礼”自“乐”出考论之五[J];音乐研究;2015年01期
9 周武彦;;“乐”义探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4期
10 修海林;“j”之初义及其历史沿革[J];人民音乐;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儒”乡随“俗”——当代审美中的儒文化因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2 陈双新;“乐”义新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3期
3 孙赛赛;;历史中的“音乐教育”及其诸问题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年01期
4 张铮;;论“公共知识”与文明国家的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5 范爱贤;;汉语本体符号新释[J];管子学刊;2014年03期
6 陈双新;释“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左汉林;;唐代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秀明;“乐”字初义研究述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明娟;;饮食文化中的罪感与乐感:中西食物象征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刘正国;;“j”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yN;《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7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9 王晓茹;舞蹈教育的“成人”价值[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映蓉;乐者“乐”也[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廖韧;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邱收;清明节与中国的民间信仰[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董晓明;殷商乐器的礼乐因素及其演进[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王勤玲;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概念系统的对比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莹;孔子美学的生命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yN;先秦乐舞文献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任飞;论“商”声与“商”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王睿;魏晋南朝国家力量与郊庙乐府制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玉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探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双新;“乐”义新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03期
2 刘素琴;;葫芦文化与上古传说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龚维英;;从殷商玄鸟图腾的衍变论图腾崇拜和生殖器崇拜的兴替[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2期
4 陈双新;释“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王秀臣;;礼藏于乐:礼乐文化的形态原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桂光;殷周“帝”“天”观念考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刘承华;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8 刘正国;;“j”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J];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10 史军超;;洪水与葫芦的象征系统[J];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慰;;现代人眼中的大千世界[J];中国作家;1986年04期
2 韩牧;;澳门猎古(组诗)[J];诗刊;1999年12期
3 王云;;作为文学原型的连理枝[J];修辞学习;2006年01期
4 王立;古代相思文学中的相思鸟、连理树意象寻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谭小萍;;十万大山的爱情图腾[J];红豆;2013年04期
6 ;边走边看[J];城乡建设;2003年03期
7 高平;;山顶上的吻(外三首)[J];绿风;1994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709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0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