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古村落遗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6:40
本文关键词: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古村落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豫西北晋东南地区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农耕文化区,因此该区域所遗留的大量古村落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该区域内整体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乡镇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理解以及个别村落的过度商业开发,使当地古村落遗产的延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对该地区古村落遗产的整体保护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率先完成城市化进程的西方国家较早的认识到了古村落遗产的价值,并建立了集法律政策、科研团队、民间力量、整体保护理念为一体的古村落遗产保护体系。我国对古村落遗产价值的认识虽晚,近年来亦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诸多方面取得优异成果,这些均对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古村落遗产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多山川、盆地及河流冲击平原,地形相对封闭,该地民俗自古勤俭尚礼、好事农桑,这些均为当地古村落的延续传承奠定了基础。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古村落遗产资源,位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甚众。当地古村落的建筑格局有着丰富的布局类型及独特的空间意象,而当地古村落中的堡塞类建筑及普通民居建筑亦有着鲜明的建筑特色。普通民居建筑是当地古村落遗产地域特色的最纯正代表,有着多样的建筑式样、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应作为当地乡土建筑保护和古村落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 承载于乡土建筑之上的非物质遗产是古村落遗产活的灵魂。当地古村落遗产中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主要包括乡土祭仪遗产保护(以宗祠祭仪、神庙祭仪为主)、乡土技艺遗产保护(以表演技艺、手工技艺为主)、乡土记忆遗产保护(以口头文学为代表)三个方面。 旅游开发是当地古村落遗产进行可持续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当地古村落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笔者对当地古村落遗产的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包括加强旅游产品特色、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满足自助游群体需求、促进景区区域合作、打造特色基础设施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古村落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始终”原则。 网络信息技术是我国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亦是新时期进行古村落遗产保护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古村落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宏观把握我国近十几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等传统网络工具的作用,又要认识到自媒体平台、二维码、APP客户端等新兴网络工具的优势,使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关键词】:豫西北 晋东南 古村落遗产 河内 上党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 绪论11-17
- (一) 研究意义11-12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2-17
- 1、 古村落文化价值的初步探索12-13
- 2、 古村落价值的再认识及初步保护13-14
- 3、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14
- 4、 从古村落保护到古村落遗产保护14-16
- 5、 成就和问题16-17
- 二、 古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17-25
- (一) 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17-20
- 1、 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17-18
- 2、 科研团队的多元指导18-19
- 3、 民间力量的多方参与19
- 4、 整体保护理念的全面贯彻19-20
- (二) 我国所取得的主要成果20-25
- 1、 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21-22
- 2、 学术指导进一步深化22-23
- 3、 民间力量逐步参与23
- 4、 整体保护理念渐入人心23-25
- 三、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遗产概况25-31
- (一)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25-26
- (二)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人文特色26-28
- (三)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遗产资源状况28-31
- 四、 古村落遗产中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31-39
- (一) 当地乡土建筑的建筑格局31-34
- 1、 当地古村落建筑格局的大致分类31
- 2、 当地古村落建筑格局的空间意象31-34
- (二) 当地乡土建筑的建筑特色34-37
- 1、 古村落中堡寨类建筑的建筑特色34-35
- 2、 古村落中普通民居的建筑特色35-37
- (三) 当地古村落建筑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37-39
-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村落的活态保护39-55
- (一) 关于古村落遗产的活态保护39
-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在古村落中的体现39-40
- (三) 古村落中的乡土祭仪遗产保护40-46
- 1、 宗祠祭仪遗产及其保护40-44
- 2、 神庙祭仪遗产及其保护44-46
- (四) 古村落中的乡土技艺遗产保护46-51
- 1、 表演技艺遗产的保护47-50
- 2、 手工艺技艺遗产的保护50-51
- (五) 古村落中以口头文学为代表的乡土记忆遗产保护51-55
- 1、 口头文学的文化价值51-52
- 2、 口头文学的保护策略52-55
- 六、 旅游产业开发与古村落遗产保护55-65
- (一) 旅游产业开发是古村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5
- (二)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旅游资源的 SWOT 分析55-60
- 1、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优势(Strengths)55-56
- 2、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劣势(Weakness)56-57
- 3、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57-59
- 4、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挑战(Threats)59-60
- (三) 关于当地古村落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几点构想60-65
- 1、 加强旅游产品特色60
- 2、 建立教学实习基地60
- 3、 满足自助游群体需要60-61
- 4、 促进景区区域合作61
- 5、 打造特色基础设施61-62
- 6、 注重旅游商品开发62-63
- 7、 坚持三个“始终”原则63-65
- 七、 网络信息技术与古村落遗产保护65-71
- (一) 21 世纪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概述65-66
- (二) 门户网站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66-67
- (三) 自媒体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67-69
- (四) 二维码、APP 应用软件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69-71
- 八、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2 白东蕊;;山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子政务;2013年02期
3 张锦;王宝钧;宋翠娥;;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4 唐霞;;修武薛氏祭祖仪式考察[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沛林;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J];人文地理;1998年01期
6 何芸;吴长年;黄戟;赵剑;路云霞;;SWOT量化分析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J];四川环境;2009年06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J];文物;1983年01期
8 申丹莉;;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及迎神赛社考[J];文物世界;2008年02期
9 左满常;古韵流香的古村落寨卜昌[J];小城镇建设;2004年05期
10 郭曦榕;苗放;王华军;刘瑞;吴宇翔;;基于G/S模式架构的数字旅游服务平台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0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