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7:05
本文关键词:黄河中上游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
【摘要】:与以往的认识不同,黄河中上游地区也是中华玉文化的中心发源地之一。目前发现的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总数计约3600余件,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南部、湖北北部的130余处遗址内。大体分属于前仰韶、仰韶及龙山三大时段。 本区最早的玉器发现在距今9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一期遗存,在前仰韶时代发展的两千余年中,裴李岗文化及大地湾文化遗存发现玉器的地点已有7处,,数量计约102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黄河中上游地区一直流行绿松石、萤石质地的人体佩戴类玉器。 本区发现的仰韶时代玉器约计357件,广泛分布在西起青海东部、东至河南中部、北达内蒙古岱海地区、南抵南阳盆地的50余个地点内。这一阶段的玉器以人体佩戴物及生产工具形玉器为主,同时某些玉器初步具有了礼器的功能。 时至万邦林立,群雄逐鹿的龙山时代,本区玉器发展由于各部族文化礼俗的差异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一阶段发现玉器数量不下3200件,发现玉器地点约计73个。首先,在东部发达玉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及石峁类型玉器,极大地推动了黄河中上游地区玉文化的发展,其玉器以环、钺、刀、璋等礼仪重器为代表。其次,处于中原腹地的华夏一族玉器,仍延续自前仰韶时代开始的以人体佩戴物及生产工具形玉器为特点的传统。最后,西北边陲的先羌部族玉器,则流行以绿松石、玛瑙、蛇纹岩一类美石制作人体佩戴物,用玉传统自成一派,渗透着古朴原始的美学精神。
【关键词】:黄河中上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 玉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绪论8-12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8
- (二) 前人研究成果8-12
- 一、 前仰韶时代玉器12-22
- (一) 前仰韶时代的相关信息12
- (二) 裴李岗文化玉器12-18
- (三) 大地湾文化玉器18-21
- (四) 对本区前仰韶时代玉器的几点思考21-22
- 二、 仰韶时代玉器22-56
- (一) 仰韶时代的相关信息22-23
- (二) 半坡类型玉器23-34
- (三) 庙底沟类型玉器34-41
- (四) 西王村类型玉器41-44
- (五) 下王岗类型玉器44-45
- (六) 大河村类型玉器45-49
- (七) 马家窑类型玉器49-52
- (八) 海生不浪类型玉器52-54
- (九) 对本区仰韶时代玉器的总结与思考54-56
- 三、 龙山时代玉器56-133
- (一) 龙山时代的相关信息56-57
- (二) 庙底沟二期文化玉器57-66
- (三) 陶寺文化玉器66-78
- (四) 王湾三期文化及相关类型玉器78-84
- (五) 后冈二期文化玉器84-87
- (六) 客省庄文化玉器87-90
- (七) 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玉器90-113
- (八) 石峁类型玉器113-131
- (九) 对本区龙山时代玉器的总结与思考131-133
- 四、 几点认识133-146
- (一) 黄河中上游是中华玉文化的中心发源地之一133
- (二) 本区玉器材质问题133-134
- (三) 关于器形与器类的思考134-144
- (四) 对本区治玉工艺的认识144
- (五) 关于中国早期玉器的起源144-146
- 参考文献146-148
- 附录148-150
- 致谢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高兴;;石峁玉器鉴赏座谈会在陕西神木县举行[J];收藏;2012年05期
2 王晓毅;薛新明;;有关清凉寺墓地的几个问题[J];文物;2006年03期
3 杨建芳;;关于线切割、砣切割和砣刻——兼论始用砣具的年代[J];文物;2009年07期
4 张锟;;论陕北地区发现的玉器[J];文物世界;2012年02期
5 ;侯马西阳呈陶寺文化遗址调查[J];文物季刊;1996年02期
6 高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石峁玉器赏析[J];文博;2009年04期
7 王立忠;;略论晋南史前玉器[J];文物世界;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0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60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