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粲墓石刻艺术审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3 06:33
本文关键词:杨粲墓石刻艺术审美分析
【摘要】:杨粲墓石刻艺术作为西南石刻艺术之瑰宝,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分析其美学价值,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关于此墓葬美学价值的探究,需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甚至图像学多角度综合分析。以墓室建造的政治、历史背景和人文概况,综合阐释杨粲墓石刻艺术存在的根本原因。自唐代以来,土司制度与经制州制度以“雏形”形态影响着贵州历史发展。播州文化历史底蕴与杨家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以致于今天的贵州仍然遗留完好保存下很多杨家墓葬文化。贵州是由多民族成员经过不断融合形成众多民族共存的省份。今天的杨粲墓让我们领略到,文化技艺会传承,也会因民族特殊性、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民族意识、政治经济背景发展变更成别具一格的新形式。其社会成因既包括了石刻艺术形式的普遍性,也含有特殊性。例如:杨粲墓墓葬形制、功能、造墓者思想和观念等的异同,使他们在墓室分隔和材料使用、工艺技术上也各有异同。论文共分五部分内容阐述。绪论;介绍课题研究相关的缘由、意义;属性;成因;审美分析。旨在为后续章节的论述建立清晰完整的思路。第一章介绍杨粲墓石刻艺术历史渊源和地理概况,第二章主要阐述杨粲墓的制度文化、受传统墓葬文化影响、宗教教化功能影响。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分析杨粲墓石刻艺术风格特征,从艺术审美美学角度分析解剖杨粲墓石刻艺术。主要从墓葬的文化艺术性、造型形制与民族意志、色彩与材料、民俗意识方面进行论述,对杨粲墓进行系统的美学分析。本选题新颖、独特,资料是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大量的实物图片,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希望通过此次论文的撰写,为杨粲墓的研究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资料。
【关键词】:经制州 艺术元素 艺术审美 符号象征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7.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2
- 一、论文研究的缘由与意义7-8
- 二、论文研究的现状述评及研究方法8-10
- 三、论文的主旨及基本观点10-12
- 第一章 杨粲墓地理概况和历史渊源12-20
- 第一节 地理、历史、人文背景12-16
- 一.地理12-13
- 二.历史背景及概况13-16
- 第二节 杨粲墓石刻的历史成因16-20
- 一.经制州制度与杨粲16-18
- 二.经济、宗教18-20
- 第二章 杨粲墓石刻艺术存在的本质20-28
- 第一节 墓葬根本属性20-21
- 第二节 “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渗透21-23
- 第三节 “地方皇权”与“中央皇权”23-25
- 第四节 香炉25-28
- 第三章 杨粲墓石刻艺术特征审美分析28-50
- 第一节 杨粲墓石刻艺术风格28-42
- 一.石刻艺术的“大美”30-33
- 二.人物造型与艺术气韵33-37
- 三.线性特征37-39
- 四.动物形态与象征寓意39-42
- 第二节 杨粲墓石刻艺术形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2-47
- 一.民间的民族特性42-45
- 二.墓室形制与中国墓葬民族意识45-47
- 第三节 墓室雕刻形式美47-50
- 第四章 艺术影响50-52
- 结语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广敏;;真声 真唱 真情——《虢都遗恨》中饰演“少翁”体会[J];东方艺术;2005年16期
2 曾春蓉;;杨粲墓龙虎盘柱艺术审美初探[J];华章;2012年09期
3 刘复生;;宋代西南地区的“盐马贸易”[J];宋史研究论丛;2008年00期
,本文编号:783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8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