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明清时期中国画对景德镇陶瓷装饰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8:32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中国画对景德镇陶瓷装饰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青花 中国画 景德镇


【摘要】:青花瓷是一种在釉层下面饰有青翠欲滴花纹的瓷器,属釉下彩瓷。青花瓷釉下着色用料为钴(Co),经过1300°C左右的高温烧制后,成品呈蓝色,故称“青花”。青花因其胎骨细腻,晶莹柔润;花纹清新明丽,幽静雅致;釉色光亮洁净,白中泛青,深受世人青睐。青花始于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青花一经面世,一统江山,君临天下,不仅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同时也确立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青花瓷不仅是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除了茶叶、丝绸外,外国人了解中国、解读中国文化主要是通过青花实现的。 研究中国陶瓷,必然要研究中国画与它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陶瓷工艺和书画艺术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以说,中国陶瓷史与中国美术史同源同流,都是当时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明清时期中国画在继承前朝各代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文人画派、院体画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大多来自中国南方的画家、画派的辉煌恰好与同一时期中国南方景德镇青花瓷的繁荣契合、重叠,他们的画作、技法和画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当时的瓷器装饰画。由于各派画家有意或无意参与青花瓷器的绘制,这一时期,中国画与陶瓷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实现了中国画与青花瓷器的珠联璧合。本文撷取明清中国绘画和青花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这一时段为研究区间,旨在对明清时期中国画与景德镇青花瓷装饰的关系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国家的青花瓷大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除绪言和结语外,本文的正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章主要是对明清之前中国陶瓷史进行一个简要回顾,弄清楚中国明清青花大发展之前中国的陶瓷历史,尤其是弄清楚作为明清青花基础的元青花的来历、装饰纹饰特征、突然成熟的原因、题材及造型,为下一章做铺垫。 第二章着重探讨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明清时期青花的基本特征;二是瓷都景德镇官窑和民窑在明清时期的规模,官、民窑青花的特征;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业繁荣背后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论及明清时期中国画百家画派的代表人物、绘画技法、特点和画风。认为明清时期绘画处于中国画的巅峰时期,各家画派的画风必然影响到同一时期也处于高峰的青花瓷装饰画。本章的重点放在明清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对青花装饰画的影响上。通过列举大量例证,认为中国陶瓷史与中国美术史同源同流。中国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中国画不可避免地被当时青花艺术所吸收和借鉴,双方相互影响,珠联璧合。 第四章则是关于个人对青花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粗浅认识,着重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专家参考。
【关键词】:明清时期 青花 中国画 景德镇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 研究对象10
  • 二、 研究现状10-11
  • 三、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11-14
  • 第一章 明清之前中国陶瓷史回顾14-20
  • 一、 唐代以前的中国陶瓷14-15
  • 二、 宋代:中国画与陶瓷的巧妙结合15
  • 三、 元青花:异军突起,君临天下15-20
  • 第二章 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20-38
  • 一、 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20-30
  • (一) 明代青花的基本特征20-26
  • (二) 清朝青花的基本特征26-30
  • 二、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官窑与民窑30-34
  • (一) 明清时期的官窑30-32
  • (二) 明清时期的民窑32-34
  • 三、 瓷都景德镇瓷业辉煌的原因34-38
  • 第三章 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以青花为例38-50
  • 一、 明清时期的百家画派38-40
  • 二、 明清时期中国画的手法与特点40-42
  • (一) 明代的院体画、文人画40-41
  • (二) 清代国画及其特点41-42
  • 三、 陶瓷工艺和书画艺术同源同流42-45
  • 四、 明清时期中国画笔墨技法对青花瓷装饰画的影响45-50
  • 第四章 青花瓷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50-54
  • 一、 目前我国青花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0-51
  • 二、 对青花瓷画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与设想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8
  • 后记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建文;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现代意义[J];设计艺术;2004年03期

2 冯先铭;;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J];文物;1980年04期



本文编号:783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83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