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山西晋城古青莲寺释迦殿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方案

发布时间:2017-09-04 20:25

  本文关键词:山西晋城古青莲寺释迦殿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方案


  更多相关文章: 古青莲寺 双面编壁 背光 非官式文物 保护修复


【摘要】:本设计方案中,对山西省晋城市古青莲寺释迦殿双面编壁背光进行了保存现状研究与文物病害调查,借助内窥镜、X射线荧光、倒置金相显微镜等手段进行了科学分析,认为双面编壁背光是一个非官式做法的隔墙编道结构,山西晋城并不处于编壁集中的地区,编壁较为少见,古青莲寺双面编壁背光,使用了编壁的做法,却在材料上改用了山西晋城能够就近获取的材料,取编壁之神而弃其材,是古代工匠因地制宜的智慧结晶。古青莲寺双面编壁背光,在承担正面壁画重量的同时,还承担着背面壁塑的重量,这即使在山西以外的地方也是极为少见的。这样使用编壁承重的设计,是工匠有意为之,虽然后续的勘察中发现其设计上有缺陷,但也不能掩盖工匠在狭小空间中对建筑形式的追求与探索。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测绘与实验研究,绘制了双面编壁背光的结构图,确定了双面编壁背光的结构缺陷,设计出以龙骨为核心的修复方案,经过此设计的轻钢龙骨保护修复后的古青莲寺双面编壁背光,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木骨架、壁画、壁塑、藤条编道,最大程度留下了双面编壁背光的历史信息、建筑信息和艺术信息,未来文物保护技术更为进步时,能对古青莲寺双面编壁背光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这样的修复设计,也是对非官式文物保护修复的一次尝试,能为未来非官式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一份案例。
【关键词】:古青莲寺 双面编壁 背光 非官式文物 保护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9.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1
  • 1.2.1 《山西省晋城市青莲寺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修复方案》中双面编壁背光相关内容9-10
  • 1.2.2 相关修复保护措施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11
  • 1.4 技术路线11-13
  • 第二章 山西晋城古青莲寺释迦殿双面编壁背光调查13-31
  • 2.1 双面编壁背光概况13-14
  • 2.2 双面编壁历史资料汇总14-19
  • 2.3 双面编壁背光价值评估19-20
  • 2.4 双面编壁背光保存现状及病害调查20-31
  • 2.4.1 双面编壁背光保存现状20-24
  • 2.4.2 双面编壁背光病害调查24-31
  • 第三章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工艺分析31-57
  • 3.1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用料分析33-40
  • 3.1.1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用土分析33-35
  • 3.1.2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用颜料分析35-36
  • 3.1.3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用木材分析36-38
  • 3.1.4 双面编壁背光装金工艺分析38-40
  • 3.2 双面编壁背光结构及制作流程分析40-52
  • 3.2.1 双面编壁背光佛台连接方式分析40-41
  • 3.2.2 双面编壁背光珞珈山连接方式分析41-43
  • 3.2.3 双面编壁背光主体骨架结构分析43-50
  • 3.2.4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流程复原50-52
  • 3.3 双面编壁背光木作静力分析及其固有缺陷52-54
  • 3.3.1 双面编壁背光木作静力分析52-53
  • 3.3.2 双面编壁背光固有缺陷及其导致的病害模拟53-54
  • 3.4 双面编壁背光制作工艺综述与总结54-57
  • 第四章 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方案设计57-80
  • 4.1 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设计的依据与原则57
  • 4.1.1 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设计的依据57
  • 4.1.2 双面编壁背光保护修复原则57
  • 4.2 双面编壁背光的表面清洗手段选择57-60
  • 4.3 双面编壁背光壁画揭取实验60-63
  • 4.4 双面编壁背光铁钉的保护修复实验63
  • 4.5 双面编壁背光木材的防腐实验63-64
  • 4.6 保护修复设计综述64-65
  • 4.7 保护修复流程及具体部位技术线路设计65-80
  • 4.7.1 佛台彩塑的搬离65-66
  • 4.7.2 观音台(O04)、观音彩塑(O05)的剥离与修复66-68
  • 4.7.3 珞珈山壁塑1-9(O08-O16)的剥离与修复68-69
  • 4.7.4 壁画W1(O01)、壁画W2(O02)的贴布保护69-70
  • 4.7.5 壁塑背景(O06)、壁塑背景(O07)的拆离70
  • 4.7.6 壁画W1(O01)、壁画W2(O02)的拆离70-71
  • 4.7.7 珞珈山壁塑5(O12)的拆离71
  • 4.7.8 木骨架的拆离71-73
  • 4.7.9 木骨架的构建73
  • 4.7.10 水泥地基的构建73-74
  • 4.7.11 轻钢龙骨的构建74-75
  • 4.7.12 编道的重新编织75-76
  • 4.7.13 壁塑背景(O06)、壁塑背景(O07)的回装76
  • 4.7.14 观音台(O04)、观音彩塑(O05)、珞珈山壁塑1-9(O08-O16)的回装76
  • 4.7.15 壁画W1(O01)、壁画W2(O02)的回装76-78
  • 4.7.16 具体部位技术线路设计(修复室参照执行)78-80
  • 结论与展望80-81
  • 结论80
  • 方案设计说明80-81
  • 参考文献81-82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2-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韦荃,马家郁;寺观壁画揭取、重装复原技术探索[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年03期

2 郝启德;马吉宽;;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壁画揭取修复技术与工艺[J];文物季刊;1992年01期

3 杨蕊;;洛阳关林49号、50号唐墓壁画揭取及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793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793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