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洲出土商代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本文关键词:陕西子洲出土商代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商代铜器 子洲 裴家湾镇 文化面貌 高原腹地 文化元素 绥德 欧亚草原 铅同位素 普通铅
【摘要】:正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一批商代铜器[1]。这批铜器共计6件,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其中鼎、卣保存完好,觚、尊、瓿、盘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系外力所致。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西岸晋陕高原腹地。此地区在商代为方国属地,在文化面貌上既包含了中原文化元素,又显示出与欧亚草原文化有密切联系。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子洲及其周边的绥德、清涧以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关键词】: 商代铜器;子洲;裴家湾镇;文化面貌;高原腹地;文化元素;绥德;欧亚草原;铅同位素;普通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304020)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011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10006120026)资助项目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一批商代铜器[1]。这批铜器共计6件,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其中鼎、卣保存完好,觚、尊、瓿、盘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系外力所致。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西岸晋陕高原腹地。此地区在商代为方国属地,在文化面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石楼义牒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72年04期
2 杨绍舜;;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81年03期
3 高雪;;陕西清涧县又发现商代青铜器[J];考古;1984年08期
4 吴兰;宗宇;;陕北发现商周青铜器[J];考古;1988年10期
5 金正耀;W.T.Chase;平尾良光;彭适凡;马渊久夫;三轮嘉六;詹开逊;;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J];考古;1994年08期
6 季连琪;;河南安阳郭家庄160号墓出土铜器的成分分析研究[J];考古;1997年02期
7 彭子成;孙卫东;黄允兰;张巽;刘诗中;卢本珊;;赣鄂皖诸地古代矿料去向的初步研究[J];考古;1997年07期
8 ;山西石楼县二郎坡出土商周铜器[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1期
9 谢青山;杨绍舜;;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J];文物;1960年07期
10 郭勇;;石楼后兰家沟发现商代青铜器简报[J];文物;1962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谦;从灵石旌介商墓的发现看晋陕高原青铜文化的归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三宅俊彦;;关于初期曲柄短剑的用途[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3 杨建华;;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冶金区的形成——商周时期北方青铜器的比较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4 韩金秋;;白浮墓葬的微观分析与宏观比较[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5 杨建华;;夏家店上层文化在中国北方青铜器发展中的传承作用[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6 于建华;鹤嘴铜斧初论[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7 陈善华;刘思维;孙杰;;青铜文物光电子能谱分析[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8 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9 姜生;;三星堆为商灭蜀仪式说[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10 魏国锋;秦颍;王昌燧;刘博;杨立新;徐天进;张国茂;龚长根;谢尧亭;;若干地区出土部分商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J];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段渝;;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景明;;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韩嘉谷;;花边鬲寻踪——谈我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的形成[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4 高西省;;论商周长体刀及相关的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曾中懋;;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金器的成分分析[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6 段渝;;中国西南地区海贝和象牙的来源[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牛长立;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D];南京大学;2011年
3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5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7 彭印(石昆);吴城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施继龙;萧梁铸钱工艺与南宋关子钞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敦;甲金文中所见族、地名合证[D];郑州大学;2000年
2 赵菊梅;晋陕高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吴杰;溶胶—凝胶法制备青铜文物防蚀封护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石晓霆;先秦主要格斗兵器浅析[D];郑州大学;2006年
5 苗利娟;河南出土商代金文的初步整理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蔡亚红;李家崖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廖华军;吉家院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于焕金;秦墓中出土的S形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黄韵璋;环珠江口sκ沃谱鞴ひ仗教諿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冯晓枫;文明起源时代古蜀文化的演进[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毓蔚 ,毛存孝 ,朱炳泉;我国显生代金属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1980年03期
2 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3 廖文;滇东、黔西铅锌金属区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与勘探;1984年01期
4 李逸友;;内蒙昭乌达盟出土的铜器调查[J];考古;1959年06期
5 郭宝钧;;殷周的青铜武器[J];考古;1961年02期
6 杨绍舜;;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81年03期
7 彭子成;孙卫东;黄允兰;张巽;刘诗中;卢本珊;;赣鄂皖诸地古代矿料去向的初步研究[J];考古;1997年07期
8 刘一曼;;安阳殷墓青铜礼器组合的几个问题[J];考古学报;1995年04期
9 崔剑锋;吴小红;佟伟华;张素琳;;山西垣曲商城出土部分铜器的科学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9年06期
10 谢青山;杨绍舜;;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J];文物;196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石楼义牒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72年04期
2 唐昌朴;;江西都昌出土商代铜器[J];考古;1976年04期
3 王言京;;山东省邹县又发现商代铜器[J];文物;1974年01期
4 杨宝顺;;温县出土的商代铜器[J];文物;1975年02期
5 王光永;;陕西省岐山县发现商代铜器[J];文物;1977年12期
6 杨绍舜;;山西石楼褚家峪、曹家垣发现商代铜器[J];文物;1981年08期
7 杨绍舜;;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J];考古;1981年03期
8 黑光;朱捷元;;陕西绥德X曂反宸⑾忠慌巡厣檀鱗J];文物;1975年02期
9 匡得鳌;;浙江安吉出土商代铜器[J];文物;1986年02期
10 谭远辉;;湖南涔澹农场发现商代铜器墓[J];华夏考古;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文超;青铜器上的虎饰[N];中国艺术报;2004年
,本文编号:839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3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