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陵石刻本体状况与保存环境的监测评估
发布时间:2017-09-12 19:51
本文关键词:唐顺陵石刻本体状况与保存环境的监测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唐顺陵石刻 文物病害 保存环境 监测数据 分析评估
【摘要】:顺陵为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十五华里,坐落在渭河北岸第二道原上,南门的四个石刻(一对天禄和一对走狮)是唐陵石刻中的精品,其体量巨大,神情威严,雕刻细致。远看宏大壮丽,近看细致繁华,是唐初石刻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有很高的艺术、历史价值。1300多年来,石刻由于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和各种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基发生了不均匀的湿陷沉降,加之历次大地震的影响,石刻本体也产生了多处裂缝,其灰岩基础亦有断裂现象。因此,为了找出石刻裂隙发育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唐顺陵石刻中的一对天禄和走狮进行了文物本体及保存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工作,并获取了大量文物保存环境、文物本体状况的监测数据,急待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指导下一步的保护对策。 本研究在石刻本体病害调查以及石刻本体和保存环境实时在线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唐顺陵石刻文物本体及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的梳理、分析和评估,来研究石刻裂隙、不均匀沉降与保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关联,找出影响文物稳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文物本体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探讨石刻本体风化、保存环境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的方法。通过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及保存环境的干预,来实现对石刻蜕变损坏的有效控制,为日常管理、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手段。
【关键词】:唐顺陵石刻 文物病害 保存环境 监测数据 分析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0
- 1.3 目前该领域的难点问题10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0-13
- 第二章 唐顺陵石刻保存现状及监测系统介绍13-32
- 2.1 唐顺陵概况13
- 2.2 顺陵石刻保存环境特征13-14
- 2.3 顺陵石刻主要病害类型14-19
- 2.3.1 裂隙形变15-16
- 2.3.2 局部缺损16-17
- 2.3.3 龟裂17
- 2.3.4 溶蚀17
- 2.3.5 蜂窝状孔穴17
- 2.3.6 水锈17-18
- 2.3.7 生物病害18-19
- 2.4 石刻病害状况与影响因素的关系19-22
- 2.4.1 裂隙形变19-21
- 2.4.2 位移沉降21
- 2.4.3 表面溶蚀21
- 2.4.4 水锈21-22
- 2.4.5 生物病害22
- 2.5 顺陵石刻本体状况及保存环境的监测22-32
- 2.5.1 小气候环境监测23-24
- 2.5.2 文物本体监测24-29
- 2.5.3 有害气体监测29-31
- 2.5.4 高清视频摄像头监测31-32
- 第三章 唐顺陵石刻本体及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的整理32-42
- 3.1 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的筛选和整理32-38
- 3.1.1 小气候环境32-35
- 3.1.2 土壤35
- 3.1.3 空气污染物35-37
- 3.1.4 视频监测37-38
- 3.2 文物本体及相关监测数据的筛选和整理38-42
- 3.2.1 裂隙形变38-40
- 3.2.2 位移沉降40-41
- 3.2.3 表面温度41-42
- 第四章 唐顺陵石刻本体及保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评估42-79
- 4.1 文物本体病害与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的关联关系调查研究42-74
- 4.1.1 全年特征值的分析42-47
- 4.1.2 特征日监测数据的分析47-74
- 4.2 唐顺陵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74-77
- 4.2.1 小气候环境74-75
- 4.2.2 石刻本体裂隙、位移沉降75-77
- 4.3 唐顺陵石刻本体及保存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方法总结77-79
- 第五章 唐顺陵石刻保存状况的风险评估与保护建议79-86
- 5.1 唐顺陵石刻保存状况的风险评估79-84
- 5.1.1 表面温度对裂隙变化影响的风险79-81
- 5.1.2 冬季降水对石刻裂隙变化影响的风险81-83
- 5.1.3 强降雨对位移沉降变化影响的风险83
- 5.1.4 小气候环境中污染气体浓度的风险83-84
- 5.2 唐顺陵石刻露天保存的建议84-86
- 总结86-88
- 参考文献88-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楠;王蕙贞;宋迪生;;环境因素对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以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2 黄国璋;文物保护与环境污染[J];福建环境;1996年05期
3 边归国,马荣;大气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5期
4 李霞;;关于编制环境监测报告的注意事项[J];北方环境;2012年03期
5 吴惠璇;林宙峰;郭益军;;Excel软件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6 彭慧萍;环境监测报告审核应注意的问题[J];四川环境;2000年03期
7 齐扬;方云;周伟强;马宏林;;唐陵石刻保护中新技术的应用[J];石窟寺研究;2010年00期
8 马涛,马宏林;陕西遗址、陵墓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J];陕西环境;2003年05期
9 黄玉良;;渭城区概况[J];陕西政报;1991年14期
10 马涛;陕西遗址、陵墓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调查[J];文博;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839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3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