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4 09:37
本文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气候变化 古文化 晚全新世 环境磁学 科尔沁沙地
【摘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是当今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新世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预测未来人类生存环境演变的主要依据之一,因而备受学术界的重视。科尔沁沙地位于现代东亚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本研究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风成沉积剖面进行粒度、CaCO3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环境磁学参数的系统分析,选取适宜的气候代用指标,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科尔沁地区4300~1000cal a BP气候演化历史。在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支持下,通过与西辽河流域古文化演变序列及黄河流域朝代变迁的对比,详细论述了气候变化与古文明演化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科尔沁地区4300~1000cal a BP的气候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4300~3800cal a BP为暖湿气候期,是研究区气候最暖湿的时期,可能对应于全新世大暖期末期阶段,且暖湿程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至3800cal a BP时气候已经相对比较冷干,暗示气候适宜期在此时终结;3800~1700cal a BP为冷干气候期,其中3000cal a BP为气候演变的节点,前期冬季风不断增强,夏季风不断减弱,气候由暖湿逐步向冷干过渡,后期冬季风持续强盛,夏季风则逐渐恢复;1700~1000cal a BP为亚暖湿气候期,气候条件相对暖湿,但不及大暖期时期。在研究时段内,冬季风和夏季风大致呈反相位变化,且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地质载体记录的亚洲季风演化历史基本一致。科尔沁地区晚全新世气候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驱动,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变化周期,且其长期趋势受太阳辐射轨道尺度变化的控制。 气候变化对古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史前时期的文明演替和历史时期社会治乱、王朝盛衰都与气候变化有关。西辽河流域的文明演化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冬季风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具体来说,小河沿文化向夏家店下层文化转变、夏家店下层文化向夏家店上层文化转变、夏家店上层文化衰亡并被中原文化取代、及历史时期南北朝时的游牧民族南侵(386~589AD)和唐朝中后期的衰落(755~907AD),均与夏季风衰退、温度降低造成的气候环境恶化有关;唐朝初期(618~755AD)的文化繁荣则与适宜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迁移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史前文明中,气候变化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在历史时期,政治和文化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明显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 此外,环境磁学研究发现,科尔沁沙地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含量较少,以磁铁矿为主导,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赤铁矿,可能含有少量磁赤铁矿和/或针铁矿,且矿物组成比较稳定;磁性矿物粒度较细,以稳定单畴(SSD)和超顺磁(SP)颗粒为主,且磁粒度比较均一。磁性矿物的这种偏细的粒度分布,不可能完全是由成壤作用形成的,源区碎屑成因磁性矿物可能已经达到SSD粒级。磁粒度参数χARM/χlf和χARM/SIRM可以作为气候代用指标,而常用的磁化率参数在本研究中指示意义不明确。由于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已经达到SSD粒级,χARM/χlf和χARM/SIRM与成壤作用表现为反相关。
【关键词】:气候变化 古文化 晚全新世 环境磁学 科尔沁沙地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532;K87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9-11
- 1.1.1 国际及国内研究进展9-10
- 1.1.2 科尔沁地区研究现状10-11
- 1.2 气候变化与古文化的关系研究进展11-13
- 1.2.1 国际及国内研究进展11-12
- 1.2.2 科尔沁地区研究现状12-13
-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意义13-15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15-19
- 2.1 研究区概况15-16
- 2.2 研究剖面及采样16-17
- 2.3 实验方法17-19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9-35
- 3.1 粒度分析结果及意义19-21
- 3.2 碳酸钙含量分析结果及意义21-22
- 3.3 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及意义22-23
- 3.4 环境磁学参数分析结果及意义23-35
- 3.4.1 环境磁学在风成沉积研究中的应用23-24
- 3.4.2 磁学参数分析结果24-29
- 3.4.3 磁性矿物的种类、含量和粒度29-32
- 3.4.4 气候代用指标的选取32-35
- 第四章 科尔沁沙地晚全新世气候变化35-44
- 4.1 年代框架的建立35-36
- 4.2 科尔沁沙地4300~1000 cal a BP气候演变36-39
- 4.3 科尔沁与相邻地区晚全新世气候演化对比39-42
- 4.4 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42-44
- 第五章 气候变化与古文化的关系44-51
- 5.1 科尔沁地区古文化概况44-46
- 5.2 气候变化对古文化的影响46-48
- 5.3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48-5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6.1 主要结论51-52
- 6.2 研究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6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景波;黄土地层中的CaCO_3与环境[J];沉积学报;1993年01期
2 刘冰;靳鹤龄;孙忠;;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沉积物化学特征及其气候变化[J];沉积学报;2012年03期
3 裘善文;;试论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变[J];地理科学;1989年04期
4 杨永兴,黄锡畴,王世岩,孔昭宸;西辽河平原东部沼泽发育与中全新世早期以来古环境演变[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5 许清海,杨振京,崔之久,阳小兰,梁文栋;赤峰地区孢粉分析与先人生活环境初探[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6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7 杨林海;赖忠平;周杰;隆浩;张静然;;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的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演化过程[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8 任国玉;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3000年来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9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J];地理学报;1997年01期
10 陈一萌;陈兴盛;宫辉力;李小娟;魏明建;;对黄土磁化率、粒度年龄模型的检验(自检)[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49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84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