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越南北部红河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4:06

  本文关键词:越南北部红河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越南北部 红河下游地区 史前文化 比较研究


【摘要】:越南北部红河下游是东南亚史前考古的重点之一。至今为止,该地区所发现的史前遗址共有13处之多,遗址年代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通过这些遗址,我们基本可以勾勒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的面貌。 越南北部史前文化的大致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各个遗址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发展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石器方面。旧石器时代的山韦(Son Vi)文化,其砾石石器仅在刃部打片,并在两面保留砾石面,在器身的一侧或两侧形成刃部,石器主要为端刃和侧刃砾石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和平(Hoa Binh)文化中,扁砾石打制石器和磨刃砾石石器为其主要特征,单面和双面打制石器并存。到了新石器时代,这种打制石器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山(Bac Son)文化中,磨制石器已经成为该文化的典型器物,至中晚期的查卑(Cai Beo)文化、多笔(Da But)文化和保卓(Bau Tro)文化中,磨光石器已经成为普遍的文化器物出现,并且发现有石器组合与陶器共出。二、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山(Bac Son)文化中,陶器为低温粗制的绳纹陶。这种陶器一直延续到中期的多笔(Da But)文化,但此时的多笔(Da But)文化里,灰褐色陶居多,且陶器多作为炊器,篮纹的粗陶是多笔(Da But)文化的特征之一。至晚期的的保卓(Bau Tro)文化,陶器纹饰增多,红衣陶器也有出现,典型器形为束颈圆腹圜底釜和罐。三、墓葬在越南北部的出现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山(Bac Son)文化中,此时的居住地即为墓葬地。在新石器时代的多笔(Da But)文化里,发现了屈肢葬和蹲踞葬,此时墓葬中发现有随葬品。到了新时期时代晚期的冯原(Phung Nguyen)文化中,集体葬已经多见。而在晚期的保卓(Bau Tro)文化,瓮棺葬已经开始出现。四、经济生活,在中石器时代的和平(Hoa Binh)文化中,大多数居民主要通过渔猎来生存,少有栽培植物、采集果实和根茎。多笔(Da But)文化中的经济生活方式为海洋经济。而到了新石器晚期的冯原(Phung Nguyen)文化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沿着越南北部的大型河流聚居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晚期的保卓(Bau Tro)文化中,多种经济活动的遗迹已经在这一文化遗存中显现出来,捕猎、采集的经济方式与农业生产并存,且农业生产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越南北部红河下游与广西的史前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地理位置、文化堆积、石器、陶器、经济生活、墓葬等方面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结论:一、新石器早期,越南北山(Bac Son)文化可能受到甑皮岩文化的影响。二、新石器中期,越南多笔(Da But)文化可能对顶蛳山产生过某种程度的影响。三、新石器晚期,越南保卓(Bau Tro)文化、冯原(Phung Nguyen)文化和感驮岩遗址之间存在交流,两地的文化在发展上可能呈现出一种并驾齐驱的情况。
【关键词】:越南北部 红河下游地区 史前文化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83.3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一、选题背景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0-11
  • 三、选题的意义11
  • 四、研究方法11-12
  • 五、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12-15
  •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山韦(SON VI)文化15-18
  • (一) 文化内涵15-16
  • (二) 山韦(Son Vi)文化与和平(Hoa Binh)文化的关系16-18
  • 第三章 中石器时代——和平(HOA BINH)文化18-22
  • (一) “广义和平(Hoa Binh)文化”的文化内涵18-19
  • (二) “狭义和平(Hoa Binh)文化”的文化内涵19-22
  • 第四章 新石器时代22-60
  • 一、早期:北山(BAC SON)文化22-26
  • (一) 北山(Bac Son)文化内涵22-24
  • (二) 北山(Bac Son)文化分期24
  • (三) 北山(Bac Son)文化与和平(Hoa Binh)文化的关系24-25
  • (四) 磨光石斧与文化层的关系25-26
  • (五) 经济生活26
  • 二、中期26-43
  • (一) 北部(红河平原)的多笔(Da But)文化26-40
  • (二) 沿海地区的查卑(Cai Beo)文化40-42
  • (三) 中部地区的琼文(Quynh Van)文化42-43
  • 三、晚期43-60
  • (一) 北部红河平原43-48
  • (二) 沿海地区的下龙(Ha Long)文化48-49
  • (三) 中部的保卓(Bau Tro)文化49-60
  • 第五章 与华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对比60-91
  •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北山(BAC SON)文化与广西甑皮岩文化对比60-63
  • (一) 地理位置61
  • (二) 石器61-63
  • (三) 陶器63
  • (四) 其他工具63
  • (五) 经济生活63
  • (六) 墓葬63
  •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多笔(DA BUT)文化与顶蛳山文化对比63-71
  • (一) 堆积情况65
  • (二) 石器65-67
  • (三) 陶器67-70
  • (四) 其他工具70
  • (五) 墓葬70
  • (六) 生计模式70-71
  •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71-91
  • (一) 保卓(Bau Tro)文化与广西感驮岩遗址文化遗存对比(表四)71-81
  • (二) 冯原(Phung Nguyen)文化与广西感驮岩遗址文化遗存对比(表五)81-89
  • (三) 保卓(Bau Tro)文化石铲与桂南大石铲对比89-91
  • 第六章 结语91-93
  • 参考文献93-97
  • 后记97-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日万;;桂南大石铲遗址[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5期

2 张之恒;谈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两个问题[J];东南文化;1989年03期

3 李意愿;;东南亚地区农业起源研究综论[J];东南文化;2011年04期

4 玉永琏;桂南大石铲及其遗址探秘[J];东南文化;1995年02期

5 谢光茂;论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早期砾石石器[J];东南文化;1997年02期

6 戴国华;论东南亚“和平文化”及其与华南文化的关系[J];东南亚;1988年01期

7 阳吉昌;略论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重大意义——兼批“中国文化南来说”的谬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于小刚;索尔海姆教授谈东南亚考古[J];东南亚;1987年01期

9 朱俊明;;中南半岛早期文化及所含中国越文化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邱立诚;岭南前期新石器文化的研究[J];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4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974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