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纳法的向度审视中国为何无科学——任鸿隽科学观探微
本文关键词: 归纳法 科学 任鸿隽 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有很多学者讨论过“中国为何无科学”这一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梁漱溟、冯友兰、胡适等人代表了人文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隔靴搔痒之感。比较而言,任鸿隽等自然科学家的看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鸿隽等人的基本看法是: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归纳方法从来没有在中国得到过发展;归纳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实质,归纳方法就是科学方法;要在中国发展科学,就必须首先提倡和宣传归纳方法。
[Abstract]: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Chinese why no scientific one, the answer varies. Liang, Feng Youlan, Hu Shi and others on behalf of the humanities scholar's views on this issue, there is a sense of comparison. Attempt an ineffective solution, Ren Hongjun and other natural scientist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basic views. Ren Hongjun et al: China is not scientific, the main reason is the inductive method has never been in China development; inductive method is the essenc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ductive method is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China, we must advocate and propagate inductive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彤;;基于归纳逻辑的人工智能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倪伟波;;以“学”为“道”——对民国时期科技观的一种考察[J];兰州学刊;2010年03期
3 天穹;;家书抵万金[J];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03期
4 董桥;;珍惜家书[J];书城;2009年08期
5 桑海;;任鸿隽:科学与诗之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6 刘超;;“陈衡哲是谁?”[J];书屋;2008年02期
7 博国涌;;大洋彼岸的“赛先生”[J];新世纪周刊;2008年06期
8 陈平原;;那些让人永远感怀的风雅——任鸿隽、陈衡哲以及“我的朋友胡适之”[J];书城;2008年04期
9 谢长法;;任鸿隽:中国近代科学与教育事业的推进者[J];教育与职业;2008年19期
10 朱华;;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智萍;;杨杏佛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胡广芹;陆小左;;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田松;;面向属性归纳的决策树算法在壁画病害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智萍;;杨杏佛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毕晋锋;;试述波普的科学哲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李明;王子朴;;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7 宋广波;;1921~1925年丁文江政治思想论析——以《努力》周报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静;;陈衡哲之三进四川——兼论《川行琐记》事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申晓云;;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科学社”同人群体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宝塔区实验小学 姚丽敏;如何让数学知识生活化[N];延安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磊;刘丽婷:慢性子的优势[N];文汇报;2010年
3 商报记者 潘建;中房协质疑国土部土地成本统计[N];北京商报;2009年
4 李舫;告别,为了更加灿烂的明天[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熙涵邋王磊;追忆近代科学开拓者[N];文汇报;2008年
6 东南大学STS研究中心 王丽;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救国的一面旗帜[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戈永;为何“孔雀”不恋“东南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 张超;中国科学社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8年
9 天涯;“中国家书博物馆”谁来埋单[N];北京日报;2007年
10 杨舰 刘丹鹤;庚款留学生与中国科学社创建渊源[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国;任鸿隽科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D];苏州大学;2009年
2 贺业明;古典归纳逻辑的建立和发展[D];燕山大学;2009年
3 吴迪;归纳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4 李娟;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郝建华;论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合理性中的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侯志杰;元结、独孤及诗文用韵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丽君;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侯家选;任鸿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宏华;逻辑经验主义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雷凤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0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4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