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田逻辑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3:00
崔清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者,在中国逻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崔清田致力于逻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于中国逻辑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在推进两岸逻辑以及中国逻辑史与国际交流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崔清田本人的简介以及对于崔清田逻辑思想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的概述。第二部分对崔清田逻辑思想进行探赜,分为五章,也是本文最主要的内容。对于崔清田逻辑思想,本部分主要涉及崔清田的逻辑观、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1、崔清田明确提出了逻辑与文化相联系的多元逻辑观,并给出了支持这种观点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崔清田在总结“据西释中”方法存在缺点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应采取比较法和文化阐释方法,并依据这种方法对中国逻辑史的内容进行研究。3、比较逻辑研究和名学、辩学研究。崔清田的比较逻辑研究主要集中于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之间,在比较的过程当中运用前面所述的两种方法。比较法的关键是要和过去的比附法完全区分开来,比附的核心在于求同,而比较的核心在于求异,把比较的双方看成平等的主体对待。文化阐释的方法运用则是对这种对比结果的不同进行原因解释,把两种逻辑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分析。这个比较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层次,其一是对两种逻辑本体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其二是对两种逻辑背后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了比较,这是崔清田比较逻辑研究中最鲜明的特点。在名学、辩学研究方面,崔清田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名学、辩学内容进行梳理,同时,也厘清了名学、辩学与欧洲逻辑的关系。第三部分对于崔清出逻辑思想研究进行评述。崔清田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内容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把逻辑与文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起了大家对逻辑与文化问题更多角度的探索。虽然这些角度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只要大胆假设,仔细求证,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研究,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本文是对崔清田中国逻辑史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笔者立足崔清田的著作,力求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对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细致阐述,并在阐述的过程中严格区分不同的层次,进而使内容更具条理性。同时,评论了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价值和影响。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B81-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崔清田简介
二、崔清田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崔清田的逻辑观---逻辑的多和一
第二章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之一——比较法
一、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据西释中”方法的缺陷
二、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三、比较与比附
第三章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之二---文化阐释
一、逻辑与文化
二、逻辑对文化的影响
三、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第四章 崔清田比较逻辑思想研究
一、两种逻辑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
二、两种逻辑的比较
第五章 崔清田的名学与辩学研究
一、名学与辩学的梳理
二、名学、辩学与欧洲逻辑关系的厘清
结语
一、崔清田逻辑思想的贡献
二、崔清田逻辑思想研究之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5361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B81-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崔清田简介
二、崔清田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崔清田的逻辑观---逻辑的多和一
第二章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之一——比较法
一、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据西释中”方法的缺陷
二、逻辑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三、比较与比附
第三章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之二---文化阐释
一、逻辑与文化
二、逻辑对文化的影响
三、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第四章 崔清田比较逻辑思想研究
一、两种逻辑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
二、两种逻辑的比较
第五章 崔清田的名学与辩学研究
一、名学与辩学的梳理
二、名学、辩学与欧洲逻辑关系的厘清
结语
一、崔清田逻辑思想的贡献
二、崔清田逻辑思想研究之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清田;;“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辨析——“唯一的逻辑”引发的困惑与质疑[J];逻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崔清田;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J];南开学报;2002年06期
3 王克喜;;中国逻辑史比较研究之反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4 金岳霖;论不同的逻辑[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年00期
5 张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崔清田;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儒家诚信思想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赵诚;武际可;;力学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之命运——武际可先生访谈[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6期
8 孙中原;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刘邦凡;;中国逻辑的近代复兴与未来发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鞠实儿;;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855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85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