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哲学的深层逻辑
本文选题:社会主义现代化 + 传统发展观 ; 参考:《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伟大事业。在实现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既要最大限度地注重和讲求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为了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化和长久化,又必须格外尊重和提高生态环境效益,避免陷入生态环境系统的恶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这样一个令人棘手的困境。文章认为旧的传统发展观既有理论上的失误又有实践上的危害,它不仅无助于而且有碍于我们摆脱这一困境。作者提出“综合发展观”的概念,并以此理论观点为中介环节,探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建立生态哲学理论体系的深层逻辑。
[Abstract]: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a new great cause in human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is mission, we are faced with the ne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emphasiz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ak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sustainable and lasting, we must resp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particular. Avoid getting into a difficult dilemma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old traditional view of development has both theoretical errors and practical hazards, which is not only not helpful but also hinders us from getting rid of this dilemma.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view", and takes the view of theory as the intermediate link, and probes into the deep logic of Chines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theory system.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春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沧桑;2011年04期
2 孙志楠;苑立军;;生态哲学视阈下外语课堂多元环境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3 牛红英;;西方乌托邦文学溯源之古典神话[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乔清举;;论“仁”的生态意义[J];中国哲学史;2011年03期
5 胡茹;;浅析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出路——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韩小龙;;电视生态美学研究意义之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方林红;;布迪厄实践理论视野下男女性交往的消极理想化的原因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8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永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内部现实根据和外部理论条件[J];党史文苑;2011年12期
10 赵予萌;;论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炎平;;人文与自然的相须互动——儒家生态哲学的现代诠释[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江立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浅谈[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海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刘颖莉;;论生态整体哲学观与广东生态建设[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6 余谋昌;;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刘自觉;;论人类生存力及其时代特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尚华;;我们为什么不能与狼共舞——兼论《怀念狼》的生态意识[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9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10 钱俊生;;确立生态价值观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保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余谋昌;生态哲学:关注人、社会与自然[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李培超;论生态正义[N];光明日报;2005年
3 邱飞廉;老子生态哲学的逻辑体系[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李俊雄;参股合作的深层逻辑是双赢转型[N];东莞日报;2011年
6 张艳玲;国外几种发展观解析[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7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匡跃辉;拿什么唤醒每一个人的自觉[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黄勇;余谋昌:生态引领未来空间[N];中国环境报;2001年
9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导 祝福恩;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依据[N];黑龙江日报;2007年
10 林春逸;创新发展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N];桂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郭友聪;科学发展观[D];复旦大学;2007年
5 索良柱;福柯:从权力的囚徒到生存美学的解救[D];复旦大学;2009年
6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全喜;当代农民流动的生态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9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文华;生态哲学的历史探究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屈冬梅;绿色政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力荔;大连沿海公众海洋环境意识调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国武;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李丹;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晓;对加里·斯奈德选诗的文化分析和生态主义解读[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谋;四川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9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郝利琼;萨克塞生态哲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5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8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