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皮尔士范畴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26 14:07

  本文选题:范畴 + 范畴的推导 ; 参考:《晋阳学刊》2009年04期


【摘要】:皮尔士的范畴理论为我们理解他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成为探讨其思想的较好切入点。但是,基本范畴并非一开始就得到清晰的描述,它们的具体内容和提出依据在《论新范畴表》和"现象学原理"中各有特色,再加上它们各自具有几种不同的形式,这些展示了范畴的复杂性。因此,范畴理论的厘清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Abstract]:Peirce's category theory provides a basic framework for us to understand his thoughts and becomes a better starting point for us to explore his ideas. However, the basic categories are not clearly describ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ir specific content and basis for present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New Category Table and the phenomenological principles, and they each have several different forms. These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tegory. Therefore, the clarification of categor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work.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08年度项目“当代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转向研究”(项目编号ASO8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王续琨,初福玲;知识科学的兴起和发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俞吾金;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马光亭;;赶集:再现于乡村生活中的地方性时间——以苏北依村村集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詹艾斌;论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1期

6 韩红;;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的普遍语用学——“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探幽”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7 侯向群;翻译理论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新;;浅谈皮尔士和他的符号学理论[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9 易晓波;康德知性概念的含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杨代雄;;潘得克吞法学中的行为与法律行为理论——民法典总则诞生的序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家明;当代中国广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雷德鹏;走出知识论困境之途[D];复旦大学;2005年

6 潘卫红;康德的先验想象力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7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9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永红;技术认识论探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素梅;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归与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伟;试论康德哲学的二向度思维与康德美学的二重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戚公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范畴论演绎之我见[D];安徽大学;2005年

6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闻骏;康德宗教哲学的根基[D];武汉大学;2005年

8 尹雪慧;技术知识的价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劲;由“康德问题”引发的马克思哲学革命再认识[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朱畅;论知识本位教育面临挑战以及我们的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珊;张立静;;皮尔士范畴理论探析[J];晋阳学刊;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937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37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