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协调逻辑的哲学解读
本文选题:弗协调逻辑 + 哲学解读 ; 参考:《哲学动态》2004年11期
【摘要】:正"弗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又译作"次协调逻辑"、"超协调逻辑",是非经典逻辑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一种不能从矛盾推出一切的逻辑理论。巴西逻辑学家达·科斯塔(Da Costa,1929一)在"不协调系统的命题演算" (1963)和"不协调系统的理论"(1974)两篇论文中构造了弗协调命题演算系统Cn、弗协调谓词演算系统Cn*(不带等词)和Cn=(带等词)及弗协调的摹状词演算系统Dn,从而开创了弗协调逻辑。"弗协调逻辑"
[Abstract]:(paraconsistent logic), is a new branch of non-classical logic. It is a logical theory that cannot be inferred from contradiction. The Brazilian logician Da Costav 1929 has constructed the Vergent propositional Calculus system (CN *) in "propositional Calculus of discordant Systems" (1963) and "Theory of discordant Systems" (1974). ) and CN = (with words, etc.) and the coordinated description calculus system Dn, thus creating the coordination logic. " Coordination logic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986年《哲学译丛》总目录[J];世界哲学;1986年06期
2 张清宇;;弗协调逻辑[J];哲学动态;1987年02期
3 杨百顺;;非经典逻辑与经典逻辑比较举隅[J];思维与智慧;1989年03期
4 A.C.卡尔宾柯;周洪仁;张斌峰;;多值逻辑内部的弗协调结构[J];世界哲学;1990年02期
5 刘壮虎;邻域语义学和模型完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现代逻辑学理论分科[J];内蒙古社会科学(人文版);1996年04期
7 钱理群;鲁迅是谁:世纪末的回答──读《鲁迅新画像》[J];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04期
8 李祥林;艺术·生命·哲学——简评《中国艺术哲学》[J];江海学刊;1998年03期
9 杜国平;沈有鼎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1998年11期
10 贺来;哲学解读与创造的生活世界背景[J];教学与研究;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清宇;;弗协调逻辑[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清宇;;弗协调逻辑系统Zn和ZnUS[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3 张家龙;;新中国逻辑学50年——在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演[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杨武金;;弗协调逻辑及其哲学意义[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5 杜国平;;哲思逻辑[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会议入选论文摘要选辑[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苏愉仁;贾春华;;弗协调逻辑与《金匮要略》“方证论治系统”[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辛望旦;悖论的意义与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林圭;固有不然必无不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振华 邵迅;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哲学解读[N];科技日报;2002年
4 通讯员 蒋敏军;以幸福纵论人生规律 用哲学塑造美好心灵[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哲学解读:文化·科学·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秦毅;办好学术期刊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傅治平;正确解读与解析[N];学习时报;2005年
9 宿沛然;专与通[N];吉林日报;2006年
10 郭义富;扬州:文化人的“天堂”[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会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解读[D];复旦大学;2003年
3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晓英;中国石油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D];东北大学;2005年
5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6 单连春;人生境界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良保;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哲学解读[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智敏;卡夫卡小说的生存论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3 漆捷;“虚拟实在”的哲学解读[D];山西大学;2004年
4 郑波;论课程的过程属性及其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爱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D];郑州大学;2004年
6 孙守安;广告文化的哲学解读——当代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广告形象[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杨明堂;从生存方式解读人与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张巨文;社会保障的法哲学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龙飞;胡宏历史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05年
10 解喜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2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8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