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27 11:34

  本文选题: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 切入点:当代价值 出处:《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21世纪以来,全球工业、经济和人口飞速增长,造成了能源短缺、生产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地球上半数森林消失,地下水日渐枯竭并受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损害,气候异常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和降低由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们逐渐开始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形成了环境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基础;这一思想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是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界的融洽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想状态,对于认识当代面临的环境危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筑生态环境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历史和逻辑有机联系的视角,从环境伦理思想研究入手,对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与理论思维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其次从环境和发展的联系出发,从人化自然观、物质变换论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构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构建的方式与路径。全文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导言,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概述;第三章分析当前我国环境现状及其原因;第四章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五章是结束语,提出不足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Abstract]: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rapid growth of global industry, economy and population has cause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energy shortage, waste of production, ecological pollution and so on. In particular, half of the forests on the earth have disappeared, and groundwater has been increasingly depleted and polluted. Biodiversity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rises such as climate anomalies have sounded the alarm to mankind. In order to avoid and reduce th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people have gradually begun to systematically, Deepl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formed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has rich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ofound practical foundation. This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theor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that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ideal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o guide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ciety. Firstl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gle of view of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logic. 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this paper collat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stage and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 secondly, from the conne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humanization of nature,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theory and social ecology.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research, the main idea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environment and its reasons;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 and Engels'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Put forward the deficienc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X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华;环境伦理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1年02期

2 许惠英;人类走向环境伦理[J];环境教育;2001年06期

3 章建刚;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J];沿海环境;2001年04期

4 胡云江;论环境伦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支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刘莉;环境伦理与环境保护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刘娟;环境伦理在中国[J];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06期

7 盛国军,张浩;环境伦理与科学发展观[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刘莲英;论环境伦理道德及其修养[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7期

9 余谋昌;;公平与补偿: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的结合点[J];文史哲;2005年06期

10 郑度;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好人类家园——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建福;姬敬山;;环境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韩孝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穆;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罗晖 陈磊 游雪晴;希望环境伦理成为治疗“环境顽疾”新药[N];科技日报;2006年

3 陈磊 罗晖 游雪晴;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庄穆;环境伦理: 一个全新的伦理课题庄穆[N];福建日报;2005年

5 余谋昌;环境伦理在科教领域的实践[N];福建日报;2005年

6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7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国石油大学 周文书;企业的环境伦理[N];山西青年报;2014年

10 穆土;构建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理论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程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燕;中国古代环境伦理价值的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格广民;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洪丹;环境伦理的制度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徐文明;环境伦理论域中的环境人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sユ,

本文编号:1671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71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