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与国际视阈:马克思的“中国问题”理论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世界历史 出处:《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03期
【摘要】:"中国问题"进入马克思理论视野的根本前提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马克思在世界历史视阈对"中国问题"的理论考察,不仅以"两极相联"为原则阐释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世界的深刻联系,更重要的是公开表达在"中国问题"上的价值正义,从国际维度对"中国问题"的异质性做出论证性揭示。当今时代,与世界文明进程相交融,坚持话语创新,丰富"中国话语"理论体系,增强国际范围的中国话语主动权,这是合乎马克思"中国问题"理论逻辑的必然结论。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premise of the entry of the "China issue" into Marx's theoretical field of vision is "the transition from history to world history". Not only to explain the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social chan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but also to openly express the value justice on the "China issu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hina problem"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In the present era, it blends with the process of world civilization, adheres to the innovation of discourse,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discourse", and strengthens the initiative of Chinese dis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cope. This is the inevitable conclusion of Marx's "China problem" theory logic.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中国话语体系创新研究”(14YB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当代“中国话语”及话语权构建[J];人民论坛;2013年13期
2 张维为;;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世界意义[J];理论导报;2014年05期
3 尹汉宁;;立足中国实践创新中国话语[J];红旗文稿;2014年12期
4 习伟;;怎样增强中国话语权[J];前线;2013年10期
5 黄静;;“中国思想”的惑与道[J];对外传播;2011年06期
6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J];领导科学;2013年15期
7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8 叶娟丽;黄华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构建研究:回顾与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9 李德顺;;中国有“故事”为什么讲不好?[J];社会观察;2012年07期
10 曹小航;;张维为:中国崛起和中国话语[J];检察风云;2011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阎孟伟;理解中国话语 构建中国话语[N];湖北日报;2014年
2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吴瑛;从“中国声音”看中国话语权提升战略[N];文汇报;2012年
4 记者 方文国;学者激辩2012文化强国下的中国话语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于虹;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陶德麟;对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几点理解[N];湖北日报;2014年
7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庞元正;创新实践是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双重聚焦[N];湖北日报;2014年
8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 教授 韩庆祥;中国话语权的五个基本层次[N];湖北日报;2014年
9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罗永宽;以创新的中国话语彰显强大理论生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正荣 课题组成员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李继东;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卫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话语表达[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9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89483.html